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 周亚夫怎么死的( 二 )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 ,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赵王刘遂 , 以“诛晁错 , 清君侧”为名 , 公开发动大规模的叛乱 。景帝一时彷徨幻想 , 听信了袁盎的建议 , 腰斩了晁错 , 企图取悦吴楚叛军 , 谋求七国退兵 。谁知刘濞非但不退兵 , 反而撕去“清君侧”的面纱 , 公然自称“东帝” , 继续进攻中央王朝 , 反情大白于天下 。景帝如梦方醒 , 决心平叛 。他任命周亚夫由中尉代行太尉职务 , 统率三十六位将军东向迎击吴楚军;又派曲周侯郦寄率军攻打赵国 , 将军栾布攻打胶东、胶西、济南、菑川四国 , 以解齐国之围;以窦婴为大将军 , 屯军荥阳 , 支援策应各路部队 。
周亚夫率大军向荥阳进发 。行至霸上时 , 有一个叫赵涉的人拦住去路 , 问周亚夫:“将军东诛吴楚 , 胜则宗庙安;败则天下危 。能听听我的意见吗?”周亚夫不以为忤 , 下车礼请赵涉尽其言 。赵涉遂道:“吴王素来富有 , 豢养了一批亡命之徒为之奔命 , 为时已久 。他得知将军要东行 , 肯定会埋伏兵力于崤山、渑池之间 。这对于你来说非常不利 。兵贵神速 , 将军何不从右路走 , 经蓝田 , 出武关 , 抵洛阳 。这样虽多走了一两天 , 但直入武库 , 一定会给诸侯军来个措手不及 。”周亚夫采纳了赵涉所献的这一轻车间道、出敌不意的策略 , 绕道抵达洛阳 , 迅速占领了武库 , 控制了敖仓 , 从而不用再为自己的武备与粮草担心 。并派将士搜查崤山、渑池之间的山路 , 果然抓获许多吴军的伏兵 。周亚夫于是提升赵涉为护军 。接着他挥师东进 , 与诸将军会兵于荥阳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 。控制荥阳 , 便可扼守住京师之门 , 又将吴楚企图与东方齐地各国、北方赵国在中原会合的阴谋化为泡影 , 在战略上把握了主动 。
随后 , 周亚夫挥师东南 , 当其途经淮阳时 , 专门去向他父亲的老部下邓都尉请教战守之计:“平定吴楚等国的叛军 , 该用什么战略?”邓都尉说:“目前吴军的气焰很嚣张 , 有不可阻挡之势 , 暂时不宜与他们正面交锋;而吴楚军队的弱点是急躁 , 不能长久坚持 。现在我为将军考虑 , 不如带领部队往东北昌邑一带筑垒设防 , 暂时把梁地放弃给吴军 , 这样吴王一定集中精锐部队攻击梁国 , 而梁军也会拼命抵抗 。将军一方面深沟高垒加强防守 , 一方面派一支轻骑兵去截断淮水和泗水的交流口 , 堵住吴军运粮的通道 , 等到吴军和梁军互相削弱 , 吴军的粮草耗尽了 , 后面又断绝了供应 , 然后以逸击劳 , 利用强大的优势兵力去攻击疲惫不堪的吴军 , 就一定能够歼灭吴王军队 。”周亚夫采纳了他的建议 , 随即派人向景帝请示:“吴楚叛军剽悍轻捷、来势凶猛 , 目前暂时不宜与他们正面对敌 , 请允许我听任他们攻击梁国不管 , 而派兵去断绝他们的粮道 , 然后一举全歼 。”景帝批准了周亚夫的战略部署 。
而吴王刘濞与周亚夫礼问下贤、知人善用正好相反 。当他起兵时 , 大将军田禄伯主张分兵出击 , 奇正应用 。欲请兵五万 , 沿长江、淮河而上 , 收淮南、长沙 , 入武关 , 然后在长安附近与吴王会合 。其实武关正是周亚夫东出洛阳的通道 , 若被田禄伯抢先通过 , 那么长安便岌岌可危了 。然而吴太子却阻谏 , 说:“大王以谋反为名出兵 , 如果让部下领兵分而出击 , 若他们也背叛您 , 那怎么办?”
又有一位年轻的桓将军 , 在详细分析比较了双方的优劣后 , 向吴王刘濞建议说:吴国步兵多 , 宜于险地作战;而中央军骑兵多 , 宜于平原作战 。所以最好是对所经过的城池置之不理 , 而直扑洛阳 , 夺取武库 , 占领敖仓 , 依仗崤山与黄河的险固 , 号令诸侯 。这样 , “虽无入关 , 天下固已定矣”;反之 , “若以攻城邑为务 , 事败矣” 。这无疑乃一高明的蛙跳战术 , 轻骑突进 , 直捣黄龙 , 但如此良策却被刘濞轻易地否定了 。犹豫之中 , 吴军被阻于梁都、昌邑之间 , 处于被动 , 坐老其师 , 终至败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