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继位之谜 雍正继位为何惧怕康熙的亡灵( 二 )


把这些记载和雍正夺位后对允禵出任大将军之事的评论相对照 。雍正说:“(康熙)知允禵在京毫无用处 , 况秉性愚悍 , 素不安静 , 实借此驱逐之意也”(《大义觉迷录》) 。照这说法:康熙竟会派一愚悍不安静的儿子担任大将军之职 , 视军务如儿戏 , 这是不可信的 , 是雍正为了破坏允禵形象的诋毁之词 。
康熙怎样传位给雍正 , 据官书所说 , 也是破绽百出 , 无以自圆其说 。最早是雍正元年八月上谕:“圣祖……命朕缵承统绪 , 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猝之间 , 一言而定大计 。”这里未提及听到遗命的人 。至雍正五年十月上谕说:“皇考升遐之日 , 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 , 面降谕旨 , 以大统付朕 。是大臣之内 , 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 。”这里出现了诸皇子和隆科多聆听遗命的记载 。至雍正七年九月 , 雍正为了驳斥夺位流言 , 写《大义觉迷录》 , 叙述康熙临终授命情形 , 极为详细具体: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 , 朕奉皇考之命 , 代祀南郊 。时皇考圣躬不豫 , 静摄于畅春园 。……至十三日 , 皇考召朕于斋所 。朕未至畅春园之先 , 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即允祀)、塞思黑(允禟)、允禵、允祹、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 , 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 , 深肖朕躬 , 必能克承大统 , 着继朕即皇帝位 。’是时 , 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禑 , 贝子允祎在寝宫外祗候 。及朕驰至问安 , 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 , 朕含泪劝慰 。其夜戌时 , 龙驭上宾 。朕哀恸呼号 , 实不欲生 , 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 。朕闻之惊恸 , 昏仆于地 。诚亲王等向朕叩首 , 劝朕节哀 。朕始强起办理大事 。”(《大义觉迷录》)
这段话存在许多问题:
一、康熙传位的重要情况 , 按理当在雍正即位之初 , 即行披露 , 何以延至七年之后才说出来 。
二、雍正一直强调 , 自己在康熙去世之前 , 不知道会继承帝位 , “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 , 心实苦之 。前岁十一月十三日 , 皇考始下旨意 , 朕竟不知 。朕若知之 , 自别有道理 , 皇考宾天之后 , 方宣旨于朕”(《上谕内阁》) 。而按照《大义觉迷录》所言 , 雍正在康熙弥留之前八个时辰赶到了病榻前 , 其时康熙尚能言语 , “皇考告以症候日增之故” , 何以康熙未向雍正透露已传位于他 。这是何等大事?是康熙遗忘了吗?还是向雍正保密?这都于理不通 。而且已听到康熙面谕传位的兄弟们和隆科多亦无一言道及 , 直到康熙死后“隆科多乃述皇考遗诏” , 情形未免离奇 。
三、隆科多既是面承遗诏的“唯一大臣” , 而雍正五年的谕旨中却说“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 , 隆科多并未在御前 , 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东华录》) , 前言后语 , 相互矛盾 。
四、雍正说:康熙死时 , 果亲王允礼(皇十七子)亦“在寝宫外祗候” , 而隆科多却说:“圣祖皇帝宾天之日 , 臣先回京城 , 果亲王在内(指皇宫内)值班 , 闻大事出 , 与臣遇于西直门大街 , 告以皇上绍登大位之言 , 果亲王神色乖张 , 有类疯狂 , 闻其奔回邸 , 并未在宫迎驾伺候”(《上谕八旗》) 。可见允礼并不在“寝宫外祗候” , 他听到康熙去世 , 赶往畅春园 , 在西直门大街遇到隆科多 , 才听说雍正即位 , 大出意外 , 甚为惊骇 , 逃回家去 。
五、据雍正说:“皇考升遐之日 , 朕在哀痛之时 , 塞思黑(允禟)突至朕前 , 箕踞对坐 , 傲慢无礼 , 其意大不可测”(《大义觉迷录》) , “圣祖仁皇帝宾天时 , 阿其那(允祀)并不哀戚 , 乃于院外倚柱 , 独立凝思 , 派办事务 , 全然不理 , 亦不回答 , 其怨忿可知”(《清世宗实录》) 。允祀、允禟的举止不像是八个时辰以前已聆听康熙的传位遗言 , 而像是康熙刚刚逝世 , 听到雍正即位的消息而胸怀激愤之情 。由此可见 , 所谓八人受康熙面谕传位雍正的事 , 十分可疑 , 很可能是在七年之后伪造出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