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高粱河大战 骑兵对步兵压倒性的胜利
战争过程
1、战前谋议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 , 北汉刘继元已降 , 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 , 欲以新胜之师收复幽蓟 。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 , 诸军兵将多不愿行 , 只是无人敢说 。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 , “所当乘者 , 势也;不可失者 , 时也 。乘此破竹之势 , 取之甚易” 。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的意 , 很高兴 , 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 。当时宋军诸将 , 大多数比赵光义冷静得多 , 他们以大军云集 , 粮储不及为请 。赵光义却兵来将挡 , 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 , 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 。当时扈从六军 , 有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结的 , 赵光义大怒 , 要按军法处置 , 被臣下谏阻 。
而当时的辽对燕地的防守其实早有部署 。三月 , 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汉时 , 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又译“希达”)、乙室(伊实)王撒合(萨哈)等 , 率兵戍守燕地 , 说明其早已考虑到宋军可能的进攻了 。辽在幽州经常屯驻的汉兵 , 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 , 共约一万八千余骑;又有其所属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 。若契丹大举南侵 , 则一般调集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诸路兵 , 兵力可达二十余万 。
2、围攻幽州
六月十三日 , 宋太宗赵光义自镇州出发 , 十九日次金台屯 , 募民百人为向导 , 二十日至东易州(时宋辽各置一易州 , 西属宋 , 东属辽)之西 , 过拒马河入辽境 。辽易州刺史刘宇 , 涿州判官刘厚德相继献易州、涿州投降宋军 。宋军推进很快 。六月二十三日 , 赵光义大军至幽州城南 , 驻跸宝光寺 。当时辽南京(宋称幽州 , 辽为南京析津府所在)守将为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以及权知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 。另有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与统军使萧讨古等军在城北屯扎 。宋军先锋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巡哨城北 , 在沙河遇到辽军 , 马上以先至的兵马与之交战 , 后军不久到达 , 而后诸军齐集 , 大败奚底、讨古及乙室王撒合军 , 斩获甚众 , 生擒五百余人 。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又译“色珍”)屯兵得胜口(今河北昌平天寿山西北) , 看宋军锐气正盛 , 不敢与之直接冲突 , 便趁着耶律奚底新败 , 在得胜口用青帜伪作收容溃军之状以诱敌 。赵光义得到探马报告 , 便有轻敌之心 , 麾军继续攻击 , 宋军将士乘胜追击 , 斩首千余级 。而斜轸抓住机会突然袭击宋军后方 , 宋军败退 , 与斜轸军对峙于清沙河(在今北京城北二十里)北 。辽南京城内守军得此声援 , 固守之志更加坚定 。
六月二十五日 , 宋军看出耶律斜轸兵力不足 , 只是据险而守 , 仅能声援幽州之敌 , 便只留一部兵力与之对峙 , 而用大军围攻幽州城 。定国节度使宋偓与尚食使侯昭愿 , 领兵万余攻城东南面;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与内供奉官江守钧 , 率兵万余攻西北面;彰信节度使刘遇率军攻东北面;定武节度使孟玄喆攻西南面 。并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 。耶律斜轸部将渤海帅达兰罕率部降宋 , 赵光义以其为渤海都指挥使 。自此 , 城外宋军对守城辽军多方招降 , 使城中人怀二心 , 后又有其铁林都指挥使李扎卢存等率所部出降 。原在城外的辽御盏郎君耶律学古入城增守 , 与韩德让等共谋守御 , 安定反侧 , 守军才安下心来守城 。
六月二十六日 , 赵光义由城南宝光寺至城北 , 亲督众将进兵 , 攻击清沙河辽军 , 大战一日 , 杀敌甚众 , 获马三百余匹 , 辽军稍却 , 仍然凭借险要坚守 。三十日赵光义又督军攻城 , 宋军三百人乘夜登城 , 被耶律学古力战所擒 , 后又发现并堵塞了宋军挖的隧道 , 修守备待援兵 。而当时 , 辽南京被围 , 远近震动 , 辽顺州守将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率部降宋 。
推荐阅读
- 夷陵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夷陵之战介绍
- 谁是三国历史上“货币大战”的最终赢家?
- 跨越历史的大比拼 秦朝秦始皇大战隋朝隋文帝
- 宋夏战争 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的五次大战
- 三英战吕布典故简介 刘关张三兄弟大战吕奉先
- 中国历史上的上古传说黄帝大战蚩尤的真相
- 元朝灭亡 立下最大战功的竟然是他们?
- 平津战役简介 国共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
- 金朝的灭亡 决定金朝命运的三次大战
- 宋辽澶州之战战役 澶州之战的战役经过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