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好色”才子为何曹操侄女殉情?( 二 )


美丽媳妇带着老公传给她的清凉 , 离开了人世 。按照荀粲的“好色论” , 既然相媳妇以色为重 , 一个美色个体消失了 , 就应该赶快去寻觅另一个美色个体 , 按照常理 , 好色之徒逐猎的是色这个主体 , 而不是情这个主体 。然而 , 事情出人意料 。在妻子的追思会上 , 荀粲虽然没有哭 , 却黯然神伤 , 不怕形伤 , 就怕神伤 , 外表上的哀伤还可劝解 , 如果是心神深处的哀伤 , 就是不可劝解的内伤了 。荀粲的老友傅嘏就觉得纳闷 , 他开导荀粲说:“老弟 , 你平常不是宣扬说娶老婆就看美色吗 , 美女又不是那么难遇到 , 再娶一个漂亮的就得了 , 没必要这么要死要活的伤心吧 。” 傅嘏的精神境界压根跟不上荀粲 , 荀粲说了一句很绝望的话:“佳人再难得!”此言一出 , 没有朋友表示理解 , 可能那个时代都无法理解 。其实 , 这句话是内涵级别的话 , “再难得”的不只是“佳人” , 更是以“佳人”为载体的那段感情再难得了 , 岂止是再难得 , 其实不想再得了 。
媳妇死后才一年多 , 荀粲“痛悼不能已已” , 思念哀伤得无法控制 , 然后以生命作为爱的代价 , 也随她走了 , 走的时候 , 还不到三十岁 , 算是殉情了 。荀粲的死 ,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 本来这么一个有名气有才华的人物 , 而且所交的朋友都是当时的俊杰 , 其追悼会应该有大把人参加的 , 结果因为他的“好色”言论和以身殉情的行为 , 为社会上层所不齿 , 参加追悼会的只有寥寥十来个人 。这十来个朋友哭得很伤心 , 伤心的不是他的死 , 而是他的“可耻”言行 , 朋友们都这么议论:荀公子啊 , 你是个能言善辩的人才 , 你是个有境界的人物 , 怎么为了一介美色女流就不珍惜自己的性命呢?可惜啊可惜 , 这人不走正道 。
荀粲的言行可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 有个很有身份的人物 , 名叫裴楷 , 马上出来为社会消毒:荀粲先生所谓的“好色婚恋论”和他为美色妻子殉情的行为只是一时冲动 , 希望大家不要模仿 , 希望后人不要被蛊惑——“非盛德言 , 冀后人未昧此语 。”荀粲是孤独的 , 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是隔膜的 , 不被整个时代所理解 。因为他的言行不符合主流 , 所以没有人将他的爱情故事谱成诗词 , 写成戏曲 , 大家都去为梁山伯祝英台这样虚拟的故事感动 , 真正感人的荀粲却一直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 只有《世说新语》的一个角落里给他留下寥寥几十个字 , 而且还带了一个“惑溺”的帽子 , 分明是当成反面教材 。
荀粲好色 , 然而 , 他对自己所好的这个特殊个体的色是忠诚的 , 并且用生命来加固维护 , 他因色而爱 , 因爱而痴 , 因痴而专 , 因专而死 。他的“好色论”确实有商量之处 , 但他对病妻的爱护 , 以及殉情 , 似乎为这种谬论做了最好的救赎 , 也袒露了好色论背后的感情真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