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塑造成神 三国演义制造了诸葛亮神话( 二 )


节节失败中,中原广大民众看不到军事失败的制度原因,而是认为现任将帅都很无能,天真地呼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名将贤相,希望他能顶天立地地站出来改变历史!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现实中既然没有,那就只能从梦幻中寻求 。既然已经选中了蜀汉政权作为旗帜,诸葛亮当然成了民众心目中唯一的理想人选 。
【诸葛亮被塑造成神 三国演义制造了诸葛亮神话】忠臣是专制制度制造的道德规范,士大夫和普通民众虽对此笃信不疑,然而一进入特殊时期,即皇帝昏庸或政权衰败时,更推崇诤臣、贤臣、廉吏和英雄(特别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唯独对诸葛亮不同,民众更推崇其忠君思想 。《出师表》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表述,虽然是以报答私恩的愚忠形式出现的,虽然他有可以接受“十锡”的言论和已接受“五锡”的事实,然而知之者寥寥 。而《评话》、《演义》将他作为忠君代表加以歌颂推崇的根本原因,是赋予忠君思想以现实的积极含意 。南宋小皇帝逃出临安后,惶惶然已成丧家之犬,这时的忠君,当然要同反抗蒙古入侵联系起来 。这时的忠君之人,实质就是民族英雄 。民众既对现存的当权者都不看好,所以要呼唤隐士贤达,希望有人能像诸葛亮那样,“遂许先帝以驰驱 。”像赤壁大战那样,能一战改变刘备狼奔豕突、四处逃窜的处境,改变南宋小朝廷即将灭亡的颓势,形成新的鼎足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