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皇帝轶事:为吃凉粉竟然向商家打借条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位皇帝,其统治的时期被赋予中兴之名,但他的名气甚至没有他手下的大臣名气大 。这位皇帝就是清朝的同治皇帝,他19岁就驾崩,亲政只有1年,不过,他在位的13年,因平息内乱、与西方列强维持和平、发展洋务运动,而被称为“同治中兴” 。
当然,对同治帝来说,“同治中兴”除了挂上“同治”之名,他真正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其母慈禧和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名气,远比这位皇帝要大的多 。后人谈起同治帝,争论的往往是他究竟死于天花,还是死于梅毒,抑或是死于疥疮 。
其实,年仅6岁便登上皇位的载淳,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儿突然被抛入复杂险恶的政治漩涡,其性格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
性情:从小恣意放纵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载淳登极,改年号为同治 。不久,慈禧与慈安两太后便携载淳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 。从此,载淳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 。
【清朝同治皇帝轶事:为吃凉粉竟然向商家打借条】同治帝生来天资聪颖,8岁时随军机大臣李鸿藻读书,每日学习《诗经》五百字 。然而,由于母亲慈禧整日忙于政务,无暇管教,同治帝从小养成恣意放纵的性情 。
只要功课空闲,同治帝总是强约同伴四处嬉闹 。小皇帝性格顽皮,踢球射箭无所不能,最喜与人摔跤打闹 。他很快和宫里舞龙舟、抬轿子、唱杂戏的太监们打得火热 。其中有个太监为取悦小皇帝,想出个叫做“掼跤”的新玩法 。首先拿一张板凳,让小太监站在上面,上身向后弯曲,指尖需碰着自己的脚后跟,肚子挺起,身体呈一圆圈状,再把两条腿翻过去挨着指尖 。这样掼得越快越好,一口气掼上几十个,下面的板凳却纹丝不动 。同治帝对“掼跤”来了兴趣,传令小太监们纷纷练习 。初练时,一些小太监不免身体僵硬,同治帝竟用手在其肚子上硬按下去,登时致其死命 。同治帝对“掼跤”的乐此不疲,竟使这种游戏在宫中流行起来 。后来“掼跤”被人流传出宫,京城梨园竞相效仿,竟成为风行一时的舞台动作 。
日子久了,同治帝对“掼跤”也失去了兴趣 。一天,载瀓对同治帝说:“掼跤劳神费力,不免无趣 。偌大京师,城内城外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圣上却如囚犯一般困于宫墙之内,实是虚度年华 。不如我们溜出宫去,玩个痛快!”同治帝深有同感,遂决定深夜出宫微行 。
出宫:不带银两闹笑话
关于同治帝微服私行一事,清代史料多有记载,应为信史 。一日,同治帝独自由后宰门出游,行至湖南会馆时,恰好路旁有人售卖凉粉,顿时觉得口渴,遂取来食用 。由于每次出行宴饮都有人陪同,提前付账,同治帝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有随身携带银两的习惯 。他看到其他人吃完都付给摊主银两,不免觉得奇怪,问道:“我怎么从来没给过银两呢?”摊主笑道:“我靠此营生度日,焉能不受银钱?不过我看大爷您气宇轩昂,非等闲之辈,下次一并还我倒也不迟 。”同治帝正色道:“那样不好,我应当赔你 。可是我身上并无金银,不如写下字据,他日以此为凭 。”于是,同治帝写立字据,递给摊主 。
摊主并不识字,拿字据向朋友询问 。友人看后大惊,骇然道:“帖子上写着,饬广储司付银五百两 。广储司负责皇宫开销,谁敢饬它付账?那天吃凉粉的,必定是当今圣上!”摊主听后大惊失色,自然不敢入宫中取银 。友人怂恿道:“白纸黑字,即使圣上也该认账,你不妨一试!”摊主虽然心中害怕,但为五百两银子铤而走险还是值得,遂前往广储司要钱 。司事官问明情况后,忙将此事禀报慈禧太后 。太后道:“这简直是胡闹!皇家岂能失信于外间,即按字帖付银也可 。”不过,慈禧太后对皇帝出行之事也并未干涉 。
交友:酒楼之上结识俊美男子
同治帝在宣德楼饮酒时,见旁桌一年轻人相貌俊美,吟诗声声入耳,不禁有相见恨晚之意 。经人打探,原来此人乃翰林院的学士王庆祺 。
王庆祺,顺天府人,生长于京师,是典型的世家子弟,琴棋书画都很精通,尤其擅长谱曲 。同治帝对其非常喜爱,命其入直南书房,后擢为翰林院侍讲,以五品官加二品衔,在宏德殿行走 。同治帝与王庆祺关系密切,甚至达到不正常的地步 。一次,有太监看到同治帝与王狎坐一榻,都低着头看一本小册子 。太监假装进茶,凑近一看,原来是秘戏春宫图 。俩人看得津津有味,旁边有人亦浑然不觉 。在王庆祺的诱导下,同治帝渐趋沉溺酒色而不能自拔 。一次,有京官在酒馆吃饭,闻听隔壁男声吟唱,随后传来大声叫好之声 。京官起身在帘外骂道:“尔等何人,如此高声喧哗,欲寻死乎?”透过门帘,他看到一少年正在唱歌,旁边坐着两位客人,一位正是王庆祺,另一位想必定是同治帝 。他慌忙结账,逃之夭夭 。有人于同治帝驾崩后专门撰联讥讽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