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是个怎样的人?韩非提出了怎样的个人观点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 。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未得信任,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 。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 。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 。(《韩非子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 。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 。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 。
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 。“势”,即权势,政权 。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
韩非的全部理论导源于荀子“性恶论”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国家的政治目的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关系,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二柄》),人君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德”二手,便民众畏威而归利 。
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五蠹》)
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 。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
韩非的进化历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 。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 。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
韩非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 。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 。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 。”“宇内之物,恃之以成 。”(《解老》)韩非同时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 。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 。”(《解老》)“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
【韩非是个怎样的人?韩非提出了怎样的个人观点】韩非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 。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
推荐阅读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日本明治天皇的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明治天皇?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秦二世胡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秦二世胡亥
- 天龙八部里阿碧是怎样的人?阿碧的人物印象
- 耶律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如何评价耶律璟?
- 冯小青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冯小青很有才吗
- 娶丑女当老婆是个天大秘密 诸葛亮原来如此奸诈
- 红楼梦彩霞和彩云什么关系?彩云贾环怎样好上的
- 西门庆是怎样让自己的情妇一家人家破人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