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氏孤儿是谁?赵氏孤儿案的历史故事( 三 )
《左传》和《史记》哪种更符合历史史实?
历史是个多面体,《左传》和《史记》只能记录其中的一个面,有时二者的角度是重合的,有时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 。二者的角度重合之时,他们的记录或者叙事就大同小异;二者的角度不同之时,他们的记录或者叙事就会各说各话 。我们不能因为二者视角相同之时所记述的事实是准确的,他们视角不同之时就一定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将《左传》和《史记》相互参照,将他们提供的事实看作是互为补充的材料,由此来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很多时候,恰恰是他们的不同,才有可能为后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我们依据这些更为丰富的信息,才有可能还原出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场景 。
在《左传》中,庄姬根本不是这起事件的受害者,而是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赵氏灭族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这是怎么回事?
赵氏孤儿的母亲是庄姬,父亲是赵朔 。依据《左传》中,赵朔是晋国的将军,曾参加了公元前597年的晋楚大战,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 。在他死后,他的妻子也就是庄姬和赵婴齐有了私情 。赵婴齐是赵朔的叔父,因此,庄姬和赵婴齐的感情就有些乱伦的感觉了 。赵氏在晋国属于上流社会,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感到很没有面子,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兄弟、奸夫赵婴齐赶到齐国去了 。
眼见自己的情人赵婴齐被家族里面的多事者赶走,庄姬不干了,她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心要出这口恶气 。可是谁能为她打抱不平呢?她想到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栾氏、郤氏都是晋国的贵族,他们当然也愿意利用这个机会 。于是,庄姬和栾氏、郤氏等人就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谋反 。晋景公信以为真,诛灭了赵氏,只留下了庄姬和她的儿子赵武 。赵武本来就死了父亲,现在全族都被杀掉,因而成了真正的赵氏孤儿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因为奸情引发的血案 。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武的母亲的确是始作俑者 。当然,我们不要忘了,这是《左传》上的观点 。
为什么《史记》对庄姬的通奸和诬陷行为只字未提,反而把她的罪责全都安在屠岸贾的头上呢?历史上真有屠岸贾这人吗?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在经历了家族被灭的灾难之后,赵氏孤儿也就是赵武后来曾任晋国的卿,实现了赵氏在晋国的复兴,赵氏和知氏、魏氏、韩氏等一起成为了晋国响当当的势力 。到赵武的曾孙赵襄子时,赵、魏、韩三家分晋,赵国建立 。因此,赵武可以称得上是赵国最直接的祖先 。
古人有修史的传统,赵氏当然也要修自己的历史 。建立了国家的赵氏,对于自己的历史显然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在他们所修的史书上会对一些历史进行揭秘,会贡献自己所掌握的独家资料,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会提供对于历史的另外一番解释 。
《左传》成书较早,一般认为,《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他既生活在春秋时期,那他对于“三家分晋”之后的事情就不可能有过多的了解,“三家分晋”是重要的历史事件,被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也因此,《左传》的作者不可能见到由赵国所修的历史,他对于“赵氏孤儿”那一时期历史,只能通过晋国的历史记载来了解,而掌握晋国这一段历史话语权的,不可能是赵氏家族,因而,赵氏家族的负面形象难免被强化 。因此,我们在《左传》中看到了相对负面的赵氏家族形象——乱伦、骄横、咎由自取……而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作为太史令,他有条件接触到更多、更详尽的历史资料,当然,也会看到赵氏后人对于历史完全不同的解释 。因此,他有力量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决定自己的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和《左传》不同的结论 。
韩厥是赵氏复兴最为关键的人物?
目前,对于屠岸贾这么一个人物,是否存在还有争议,即使历史上存在屠岸贾这么一个人物,他的官职也不可能超过韩厥,更不可能是韩厥的上司 。因为,韩厥是晋国的卿,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那就是韩厥直属中央领导,政治地位极高 。所以,他不可能受屠岸贾的节制,更不可能出现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中的场景——韩厥被屠岸贾毁容 。
韩氏是晋国政坛的常青藤,韩厥的政治生涯也一直一帆风顺,他的后人建立了韩国 。
不仅如此,韩厥在赵氏复兴的过程中,也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晋景公晚年多病,让人占卜的结果是赵氏的阴魂不散 。韩厥借机劝谏晋景公为赵氏平反昭雪,赵氏孤儿因此得到了晋景公的重用,赵氏再次确立了在晋国的地位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