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选错姜维为接班人 是一生中最错误的计谋
【诸葛亮选错姜维为接班人 是一生中最错误的计谋】在三国鼎立之时 , 后期的蜀国风雨飘摇 , 丞相诸葛亮为国事鞠躬尽瘁 , 终于还是抱憾而终 , 于是将重担托付给了一干重臣 , 而姜维就是其中一个 。谁料其他几个重臣相继离世后 , 大权落在了姜维身上 , 最后因为姜维犯的错误 , 蜀国灭亡了 。有人说姜维是误国的罪人 , 还有人说诸葛亮这个接班人选错了 。
姜维这个人确实有才干 , 个人能力在后期也确实很突出 , 不过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将帅之才 , 若说让他做辅佐朝政的决策性人物 , 确实还差一些 。诸葛亮选了这么一个人做自己的接班人 , 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说起来 , 最初姜维投奔诸葛亮 , 也纯属机缘巧合 。228年 , 诸葛亮为了牵制魏军 , 派出赵云去占据了箕谷 , 作出一副要从褒斜道发兵的样子 , 让魏军以为他们会进攻郿 。曹睿果然疑心 , 派出曹真率领军队在郿周围防守 。诸葛亮趁这个机会率领主力军队进攻祁山 , 蜀军士气高涨天水等三个郡背叛了魏国 , 投奔到了蜀国 。刚好那时姜维在天水任职 , 听说了三郡背叛的事便赶紧赶往上邽 , 谁料遭到了郭淮等人猜疑 , 不肯放他入城 , 又赶回翼县还是被关在城外不让进入 ,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 只得去投奔了诸葛亮 。
他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 , 蜀国最后灭亡都说是因为他!且说诸葛亮见到了姜维 , 简直欣喜若狂 , 在给蒋琬写的信里也对他各种夸奖:“姜维通晓天下大势 , 思虑缜密 , 马良等人都不如他 。他对军事上的事很敏感 , 又有胆有谋 , 并且还心怀汉室天下 , 好好栽培一下 , 日后定成大器 。”
就是那一年 , 诸葛亮加封了姜维为奉义将军 , 他自己天资聪颖 , 加上诸葛亮悉心栽培 , 没过多久就升到了征西大将军的位置 。
蜀军退出五丈原之后 , 诸葛亮病骨支离 , 于是做了一些安排 , 政事由蒋琬、费祎、董允三人负责 , 军事上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姜维 。刚开始有政事上的三个大臣规劝着 , 姜维即便一直想举兵北伐 , 也被压了下来 , 可当其余三位相继离世之后 , 他成了名正言顺的蜀国第一权臣 。
经历了多年的磨练 , 姜维的阅历经验增加不少 , 说起来 , 他确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将军 , 可换一个高度就不一样了 。政治方面的几位大臣陨落后 , 这些权力也伴随着压力落到了姜维身上 。作为这么一个核心人物 , 国家的顶梁柱 , 脑子里光想着打仗是万万不行的 , 政治斗争必不可少 。于是乎 , 遇到魏国主将郭淮等对政治游刃有余的对手 , 他是半丝便宜没占到 , 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处于下风 。
他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 , 蜀国最后灭亡都说是因为他!缺乏政治斗争的头脑也就罢了 , 顶多也就导致政治上毫无建树 , 然而致命的还是他对北伐的乐此不疲和执拗 。费祎生前便劝过他要打消北伐的念头 , 好好地经营蜀国 , 并告诫他说 , 咱们都不如丞相 , 他六出祁山都失败了 , 我们又怎么会成功呢!就连被说成不是大将之才的廖化也尽力劝他一味北伐只能劳民伤财云云 , 说白了两个同僚的意思很清楚 , 咱现在实力那么弱 , 能守住家底就已经很好了 。可执着的姜维一意孤行 , 誓死要将北伐进行到底 , 然后前后共发起了九次北伐 , 基本上是胜多负少 , 寥寥几次胜利 , 也并没有得到胜利的果实 , 连半点目的都没达到 , 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
后来姜维还废除了传统的分营防守制度 , 将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 , 专门驻守在汉寿和乐城两处 , 而这个措施 , 等同于直接抛弃了重中之重的汉中 。魏军看准时机 , 一举攻入汉中 , 蜀国灭亡 , 就此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曾在《蜀国灭亡早已注定 , 因为有一个致命的软肋 , 更跟他脱不了干系!》一文中以三国的人口基数为证 , 对蜀国的灭亡做过简单的阐述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推荐阅读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娶丑女当老婆是个天大秘密 诸葛亮原来如此奸诈
- 考古新发现 武则天和诸葛亮竟是亲戚关系
-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什么?
- 黄硕嫁给诸葛亮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 真实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那么和谐吗
- 五千年悬案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真那么铁吗?
- 三国:如果庞统不死能力会不会超越诸葛亮?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放走曹操的关羽?
- 街亭之战简介 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