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王旦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北宋王旦( 二 )


吕中:①盖自李文靖(李沆)、王文正(王旦)当国,抑浮华而尚质实,奖恬退而黜奔竞,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政府有王曾之重厚,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相与养成浑厚朴实之风,以为天圣、景祐不尽之用 。虽缙绅之议论,台谏之风采,道学之术,科举之文,非若庆历以来炳炳可观,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骄,财不匮,官不冗,士不浮,虽庆历之盛,亦有所不及也 。②而宋朝之指目为小人者,自钦若(王钦若)、丁谓始...故当时知二子之奸者,王旦、李沆而已 。
朱熹:通一代所谓名臣,必求粹自无疵,自汉唐不过二三,数宋君子,李、韩、范、马外,赵普、王旦,咸不免讥,矧其余者 。
脱脱:王旦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荐贤而不市恩,救罪辄宥而不费辞 。澶渊之役,请于真宗曰:‘十日不捷,何以处之?’真宗答之曰:‘立太子 。’契丹逾岁给而借币,西夏告民饥而假粮,皆一语定之,伟哉宰相才也 。惟受王钦若之说,以遂天书之妄,斯则不及李沆尔 。
叶盛:王子明、寇平仲(寇凖)皆伟然一代人豪,然天书之谬,一以不能正其始,一以不能正其终 。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 。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 。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
李贽:人多以受珠一事求全文正,殊不知设身处此,更不知何如也 。但观其所全者多,此等处略之可也 。
王夫之:王旦受美珠之赐,而俯仰以从真宗之伪妄,以为荧于货而丧其守,非知旦者,不足以服旦也 。人主欲有所为,而厚贿其臣以求遂,则事必无中止之势,不得,则必不能安于其位 。及身之退,而小人益肆,国益危 。旦居元辅之位,系国之安危,而王钦若、丁谓、陈彭年之徒,侧目其去,以执宋之魁柄 。则其迟回隐忍而导谀者,固有不得已于斯者矣...虽然,旦之处此也,自有道焉 。旦皆失之,则彷徨而出于苟且之涂,弗能自拔,其必然矣 。澶州受盟纳贿之耻,微钦若言,君与大臣岂能无愧于心?...旦之登庸,以寇凖之罢相也 。钦若不能与同朝,则旦亦不可与钦若并用 。乃钦若告旦以祥瑞之说,旦无以处之,而钦若早料其宜无不可 。则旦自信以能持钦若,而早已为钦若所持 。夫其为钦若持,而料其不能为异者,何也?相位故也 。使旦于命相之日,力争寇凖之去,而不肯代其位,则钦若之奸不摧而自折,真宗之惑不辨而自释,亦奚至孤立群奸之上,上下交胁以阿从哉?进退之际,道之枉直存焉,旦于此一失,而欲挽之于终,难矣!
《历代群英歌》:王旦裁抑奔竞,继隆(李继隆)不附权臣 。
毕沅:旦为宰相,务遵法守度,重改作,善于论奏,言简理顺 。其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居家宾客满座,必察其可言及素知名者,别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密籍其名以荐,人未尝知 。
汤鹏:①王旦傅会天书,称大礼使,此真宗所以夸其淫祀也;解缙、黄淮不念旧君,铺陈文学,从容密勿,此燕王棣(朱棣)所以文其逆举也 。故曰乡原为不君之利也 。②所谓交际参差而生榛梗者,周瑜年少,则为程普所陵;王旦老成,则为寇凖所短是也 。
恽毓鼎:宋代宫闱之事,大臣皆得与闻 。如王文正、吕正惠(吕端)、吕文靖(吕夷简),遇大事极能匡正 。
【北宋名相王旦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北宋王旦】蔡东藩:①钦若小人,不足深责 。王旦名为正直,乃以钦若一言,美珠一樽,竟箝其口,后且力请封禅,冒称众意,利令智昏,固如此哉!读毕为之三叹!②本回为王旦、寇凖合传,两人皆称名相,而旦失之和,和则流;凖失之刚,刚则褊;要之皆非全才,而患得患失之心,则旦与凖皆不免 。旦之所以同流合污者在此,凖之所以屡进屡退者,亦何尝不在此?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旦与凖若知此道,则和可也,刚亦可也,何致事后自悔,遗令披缁,阿旨求荣,坐罪迭贬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