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周邦彦为名妓李师师争风吃醋

宋徽宗一朝,宫里有宫女近万人 。我们讲,唐玄宗那会儿“后宫粉黛三千人”,但跟宋徽宗比都不算什么了 。徽宗有这么多嫔妃,还觉得不过瘾,说宫里的佳丽都看腻了 。
这时,奸贼高俅给宋徽宗出主意,说,咱们上街逛逛去,听说东京汴梁城有一个名妓,叫李师师,艳名远播,陛下您愿不愿意去看看?宋徽宗当然是欣然前往 。高俅引着宋徽宗来会李师师,李师师见高俅贵为太尉,对这位陌生的客人都如此恭敬,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曲意逢迎 。宋徽宗非常高兴,在李师师处一直待到天亮,才依依不舍地回宫 。
李师师的父亲是开染房的,她三岁的时候,被寄养在佛寺里,因为当时称呼佛家弟子为师,所以得名师师 。李师师长大后,父亲因罪获刑,她孤苦无依,被一个姓李的经营风月场所的女人收养,成了娼妓 。
那时候的名妓,光长得漂亮还不行,还要有一点儿艺术修养 。李师师从小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色艺双绝 。遇上这位艺术家皇帝,俩人就成了艺术上的知音 。
皇帝逛妓院,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悖礼法的,是不光彩的事 。宋徽宗虽然还想再会李师师,但是碍于礼法,不方便去 。于是,奸贼王黼给徽宗出主意,说,您何不挖一条地道,直接通到李师师的家?
徽宗听了很高兴,赶紧命人挖了一条地道,从皇宫大内直通李师师家 。从那以后,徽宗经常趁着夜色,着青衣小帽,带着几个太监,到李师师那儿去 。其间,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
为名妓争风吃醋
李师师认识宋徽宗之前,有不少相好的,其中就包括着名的词人周邦彦 。
一天,趁着宋徽宗生病的时候,周邦彦来探望李师师 。不料,他进门刚一落座,就听说宋徽宗不顾病体,也来到李师师家了 。周邦彦着了慌,心想皇上来了,我跑也来不及,君臣相见更不合适,只好赶紧躲到了床底下 。
【宋徽宗和周邦彦为名妓李师师争风吃醋】这时,宋徽宗就进门了 。皇帝在李师师这里享用过美酒佳肴,欣赏过佳人歌舞,见天色已晚,就说朕要起驾回宫了 。李师师劝宋徽宗说,夜已三更,马滑霜浓,陛下龙体要紧,就别走了 。宋徽宗那天大概确实有事,最后还是走了 。
宋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底下爬出来,擦着冷汗感叹,好险好险 。我们想,周邦彦是文人性情,性格也有几分轻佻,再加上目睹徽宗与李师师的亲密举动,有点儿吃醋,于是他就填了一首词,把刚才在床底下的目睹耳闻写了进去 。词里有这么几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后来,宋徽宗又来会李师师,问她近来有没有新曲子唱来听听 。我们知道,词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谱上曲就能唱 。李师师就把周邦彦填的那首词唱出来了 。她一唱完,宋徽宗脸就变了,心想,这不都是当时李师师跟朕说的话吗?于是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李师师自知失言,但又不敢隐瞒,只好说是周邦彦写的 。
这样一来,可就给周邦彦惹祸了 。徽宗皇帝听完愠怒,抖衣拂袖,站起来就回宫了 。没过几天,徽宗皇帝就对左右的人说,找找周邦彦的碴儿,看看他写的词里有没有淫词艳曲 。左右的人心想,这太容易了,随便找一首就是 。
为什么这么说呢?婉约派词人一般写的就是两大永恒主题——生命与爱情,在当时就经常为人诟病,被指为淫词艳曲 。宋徽宗拿过左右呈上的“证据”一看,斥道,就这样的人还配做官?于是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 。
实际上,徽宗皇帝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比周邦彦也强不到哪儿去 。为了一个名妓,皇帝竟与臣下争风吃醋,这不能不说是荒唐至极的事情 。
奸佞当道、忠言绝耳
宋徽宗自从结识了名妓李师师,整日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 。我们借用《长恨歌》里的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想而知,皇帝一到晚上就去妓院,天亮了才回来,他还有精力上早朝吗?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皇帝逛妓院的事,不久便在整个东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都看不下去了 。
当时,一个名叫曹辅的小官就给徽宗上奏章,说,皇上您千万不能这样,您这样对得起天地祖宗吗?徽宗龙颜大怒,又不好发作,就让宰相王黼审问曹辅 。王黼斥责曹辅说,你是个小官,这事儿是你该说的吗?曹辅回答得不卑不亢:不管小官大官,爱君之心是一样的,大官不说就得小官说 。一句话就把王黼噎回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