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为什么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二 )
诸葛亮本想等着有人提议用马谡后 , 他再拍板的 , 可是 , 这么多人 , 竟然谁也没想到军中还有马谡这么一个人 。诸葛亮内心叹息: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诸葛亮只得亲自说出了马谡的名字 。诸葛亮没想到的是 , 大家的反对意见是那么强烈 , 汇总大家的反对意见 , 大概有以下几条:
1 , 马谡是越隽太守 , 一个机关干部 , 而非军人;张合是先主也颇为忌惮的张合 。
2 , 马谡是个军事理论家 , 并无实战经验;张合身经百战 , 已是宿将 。
3 , 先主去世前 , 曾告诫说马谡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马谡难当街亭大任 。
诸葛亮那时不知怎么走火入魔了 , 非用马谡不可 , 他阐明了用马谡的几条理由:
马谡少时素有才名 。
马谡深谙兵法 , 经常与诸葛亮谈论军计 , 自昼达夜 , 滔滔万言 。
马谡也有战功 , 南征孟获 , 曾献攻心计 。
还有一条 , 诸葛亮不好当众说出 , 那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与诸葛亮是哥们 , 马良在临死前曾把弟弟马谡托付给诸葛亮 。街亭易守难攻 , 只要在街亭谷口摆上弓弩阵 , 张合军队就难以逾越天险 。大功一件 , 让马谡去纯属于是让他捡功的 。
诸葛亮的致命失误:
诸葛亮的给马谡的任务很简单:守住街亭 , 占道扎营 , 阻断由关入陇的道路 。
三、马谡怎么部属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第三问:马谡一开始做了怎样的兵力部署?
马谡来到了街亭 , 临风而望 , 山川道路一览无余 。
街亭的形象如同一柄折扇 , 清水河两条支流汇入谷口形成一个小小的冲击扇平原 , 街亭镇(现属秦安县陇城乡)就坐落在冲击扇的西端 , 整个折扇的扇柄则正在南山 。南山的地势很有特点 , 当地又称百亩塬 , 顶部是一个香蕉形的平台 , 实际面积远大于百亩 , 北 , 东 , 西三面甚是陡峭 。
望着险峻的南山 , 饱读兵书的马谡突然想:要是上山在百亩塬安营 , 可以伺机出击歼敌 , 即使魏军发起进攻 , 那也只能是从下面向上仰攻 , 这就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一弩十矢的孔明弩下 。呵呵 , 你张合来吧 , 来一个射一个 , 来两个射一对 。
突然撞进眼帘的南山把马谡撞晕了 , 幸福得晕了 。
马谡不顾王平的苦劝 , 带领大军上了南山 , 在百亩塬上安营扎寨 。马谡站在山巅上 , 向东看着 , 望眼欲穿 , 他盼望着张合早一点出现 。
张合来了!
与马谡一到街亭就发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的不同的是 , 张合首先看到了自己面临的危险 。驻马不前 , 张合凝视着南山上的百亩塬 , 上面 , “汉”字大旗和“马”字大旗在风中耀武扬威地招摇 。
身边的人建议攻上去 , 把街亭拿下来 , 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
张合摇摇头 , 他第一眼就看出来了 , 要想攻山 , 就必须在狭窄险峻的山路上攀登 , 能冲在最前面发起进攻 , 最多只有50人 , 而这50人 , 面对的是三国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孔明弩 。
有人说 , 马谡军队都上了山 , 空出了山下的大道 , 正好不费一兵一卒 , 越过街亭 , 进入陇西 。
张合摇摇头 , 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 , 他断定陇西肯定还有伏兵 , 要是自己贸然穿过街亭那时 , 马谡从山顶下来切断归路 , 前面伏兵再杀出来 , 那时腹背受敌 。定军山夏侯渊之死 , 已经让张合领教了冒险的代价 。街亭战后纷纷冒出的王平、黄袭、李胜、张休等蜀汉大将率领的伏兵 , 见证着张合的谨慎 。
马谡上南山安营 , 正是一个绝妙的选择 , 曹军绝对不敢不顾山上守军而进入陇西 , 那就只有攻山 , 只要曹军攻山 , 马谡的孔明弩就发挥威力了 。史称马谡“才器过人 , 好论军计” , 就连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 , 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 。
推荐阅读
- 汉景帝腰斩晁错 汉景帝冤杀晁错的原因是什么?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娶丑女当老婆是个天大秘密 诸葛亮原来如此奸诈
- 考古新发现 武则天和诸葛亮竟是亲戚关系
- 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什么?
- 黄硕嫁给诸葛亮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 真实历史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真的那么和谐吗
- 五千年悬案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真那么铁吗?
- 三国:如果庞统不死能力会不会超越诸葛亮?
- 历史上的华雄真的在汜水关被关羽所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