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郭松龄是怎样死的

郭松龄出生于盛京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汾阳县 。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 。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 。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 。
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 。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 。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 。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 。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 。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 。
1905年秋,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以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 。郭松龄恳求在将军衙门当差的远房姑爷做担保推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主考人的赏识而如愿以偿 。
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军事学校,由赵尔巽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以便加速培养军事人才 。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间和担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 。
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 。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相当于排长),由于带兵严谨,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 。郭从此与朱结成亲密的部属关系,并长期追随在朱的左右 。
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任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 。郭松龄随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团连长 。朱庆澜虽不是同盟会会员,但很支持同盟会的活动 。
在他的掩护下,军中成立了同盟会组织,并聚集了一批同盟会会员,如程潜、方声涛等人 。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的介绍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利用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 。已升为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对群众婉言相劝,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解了围 。结果,川督赵尔丰以通匪嫌疑撤销了他的营长职务,后在朱庆澜的恳求下才恢复原职 。武昌起义后,四川各地纷纷独立,成都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朱庆澜任副都督 。但不久,川籍将领鼓动地方军队发动兵变,朱庆澜与客籍将领被迫离开四川 。与朱有密切关系的郭松龄也无法立足,辞职回到奉天 。
1911年,升任第68标第2营营长 。武昌起义后,朱庆澜受排挤离开四川,郭松龄返回到奉天 。在奉天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密谋起义,但遭清政府当局逮捕,欲处以斩首之刑,后经韩淑秀冒死拦截刑车,述说郭松龄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为举行婚礼,从未参加革命党,才获得释放 。郭松龄与韩淑秀结为夫妇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 。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
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无法留在广州,只得返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 。
在此期间结识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 。经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被张作霖委任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1921年,张作霖又委任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 。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领导的东路部队有胜利,打破了吴佩孚突破山海关,实现直捣关东的计划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与姜登选、韩麟春为正副军长的第一军作为奉军的主力,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 。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 。
张作霖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占领南方各省,郭松龄则提出要退出关内,保境安民,但建议却未被张作霖采纳,政治上又受到杨宇霆等人的排挤 。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却被冯玉祥出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