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亚各国强兵 中国大炮日本火枪朝鲜弓箭

朝鲜人射箭好是有历史渊源的 。古代中国对于四野边民 , 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朝鲜半岛属于东夷的大范畴 , “夷”这个字在《说文》上的解释就是一个人持着一张弓 。《后汉书·东夷传》说“乐浪 , 檀弓出其地” 。明代朝鲜人所写的《朝鲜史略》上有这样的记载:高丽恭愍王与倭寇对阵时 , 曾于两百多步外(大约一百五十米)引弓毙敌 。
朝鲜的角弓和片箭不同于中国和日本 , 角弓弹性好 , 射程远 , 片箭箭身短小 , 轻巧 , 飞得远 。后来朝鲜半岛的西方传教士也称赞说“朝鲜人力大无比、擅长使用弓和箭 , 他们的弓箭像土耳其箭那样非常小巧” 。
到了朝鲜李朝 , 军事技术匮乏 , 很少的火器也是从明朝传来的老式铳炮 , 士兵更乐于练习弓箭 。连两班贵族 , 都把射箭作为修德、娱乐的手段 。其实 , 朝鲜也有新式武器鸟铳 , 早在日本侵朝三年前 , 对马岛主宗义智曾向朝鲜献过两只孔雀与两把鸟铳 , 结果国王李昖把孔雀放生了 , 把鸟铳闲置到军器库里 。
战场上 , 朝鲜人才悲哀地发现 , 自己被时代抛弃了 。日军普遍装备鸟铳 , 比弓箭射的更准更远更有杀伤力 , 明军大量闻所未闻的火炮更不用提 。柳成龙曾悲叹道:“吾国军事只用弓箭 , 未能练就其他技术 。”
日本最强的是火绳枪(中国人称鸟铳 , 日本人称铁炮) 。
日本仿自葡萄牙的火绳枪质量相当优秀 , 柳成龙在《惩毖录》里描述道 , 朝鲜军的弓矢发射后数十步就坠地 , 而日军火绳枪却能隔远杀伤 , 近距离则能贯穿击伤三四人 。在日军第一次攻克平壤时 , 火绳枪在城下发射 , 竟能越过城墙射进城内 , 射入城楼柱子达数寸 。
侵朝日军的骑兵数量很少 , 基本是步兵(足轻) , 而每军的“铁炮足轻”就是装备了火绳枪的主力 , 约占全军的三分之一 , 而且由织田信长开创的三段射击已经普及 , 日军轮流射击能保证密集的火力 。明军大炮厉害 , 骑兵厉害 , 所以日军大量利用工事 , 野外作战就掘地三尺挖战壕 , 城市里巷战则利用房屋墙壁 , 凿洞、隔门板射击 。
优质的火绳枪加上久经锤炼的战术 , 造就了日军很强的战斗力 。
明军最强的是大炮 。
说起明朝中期的火器 ,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 , 都让饱受外国“船坚炮利”之苦的后世人吃惊:我们原来这么强大过!早在永乐年间 , 二万五千人组成的京师神机营 , 就全部装备火器 ,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器部队 。到了万历年间 , 军队装备的火器品种更是繁多:大将军炮、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佛郎机、鸟铳、三眼铳、快枪、火箭、千里铳等等 。
火力最猛、威力最大的无疑是炮 。朝鲜战场上 , 对日军威胁最大的是大将军炮、虎蹲炮和各类佛郎机 。大将军炮是重型炮 , 最重达千斤以上 , 威力巨大 , 能洞穿墙壁 , 是攻城第一利器 。从葡萄牙传来的佛郎机是后装的中型炮 , 发射时内装火药 , 发射钢珠钢弹 , 有效射程能达五百米 。虎蹲炮是轻型炮 , 便于机动作战 , 很像迫击炮 , 每次发射几十到上百粒弹丸 , 杀伤力大 。更难能可贵的是 , 明军的火炮多装在战车上 , 两匹马拉一辆 , 不但能攻城 , 还可以打野战 。
明军攻平壤时 , 十里之外的风山城大友义统部曾率领数千人马前来增援小西行长 , 结果被明军震天动地的炮声吓得不战而退 。
朝鲜《宣祖实录》里记录了朝鲜国王李昖与大臣李德馨的一番问答 , 李昖问:“铳筒(日本人的鸟铳)之声 , 不与天兵(明军)之火炮同耶?”李德馨答:“倭铳之声 , 虽四面俱发 , 而声声各闻 , 天兵之炮 , 如山崩地裂 , 山原震荡 , 不可状言……”李昖赞叹道:“军势如此 , 可不战而胜矣!”
用援朝明军经略宋应昌的一句话概括:“中国制倭长技 , 全恃火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