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故事 温庭筠为什么放弃情人鱼玄机

温庭筠 , 本名岐 , 艺名庭筠 , 字飞卿 , 唐代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 多次考进士均落榜 , 一生不得志 , 行为放浪 。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 , 官至国子监助教 , 文思敏捷 , 每入试 , 押官韵 , 八叉手而成八韵 , 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
恃才不羁 , 好讥刺权贵 , 多犯忌讳 , 取憎于时 , 故屡举进士不第 , 长被贬抑 , 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 精通音律 。工诗 , 与李商隐齐名 , 时称“温李” 。
其诗辞藻华丽 , 浓艳精致 , 内容多写闺情 , 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 , 为“花间派”首要词人 , 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
与韦庄齐名 , 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 , 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
温庭筠早年以词赋知名 , 然屡试不第 , 客游淮间 。唐宣宗朝试宏辞 , 代人作赋 , 因扰乱科场 , 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 , 授检校员外郎 , 不久离开襄阳 , 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 , 官终国子助教 。
温庭筠当时还没有成名 , 二十来岁左右 , 非常喜欢聪明伶俐的鱼玄机 , 认为鱼玄机非一般女子 , 只可惜不是男儿身 , 如果是男儿身一定飞黄腾达 。
一番话把父亲说得惭愧不已 。温时常教鱼玄机背诵名人名篇 , 鱼玄机记忆力惊人 , 七岁就能够把《诗经》全部背诵下来 。十二岁的时候鱼玄机就开始在父亲和温的教导下学习作诗 。
温以“江边柳”为题考鱼玄机 , 小姑娘不慌不忙地念道:翠色连荒岸 , 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 , 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 , 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 , 惊梦复添愁 。
温对鱼玄机的才思大为惊讶 , 很快就把这首诗发表在了他编辑的一本诗刊上 , 长安城的那些风雅之士看到了这首诗 , 听温讲述了鱼玄机的背景情况 , 都惊叹鱼玄机是一位“神童” 。
鱼玄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 长到十五岁的时候 , 鱼玄机已经成为长安城小有名气的美女诗人 , 出口成章不在话下 。自然与鱼玄机一并出名的还有她惊人的美貌 。
鱼玄机没有辜负自己的愿望 , 她成了淑女 。鱼玄机的美自然清新 , 又如兰花一般高贵文雅 , 君子们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 。当时有诗曰:“借问美女何处有 , 君子遥指鱼家女 。”
然而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 鱼玄机的父亲早逝了 。父亲死后 , 鱼玄机和母亲便失去了经济来源 , 没有钱买饭吃便填不饱肚子 , 填不饱肚子哪有心情作诗?
那时候又不像今天这样 , 鱼玄机还可以靠稿费养活自己 。
于是 , 和母亲商量了一下 , 把自己的大房子腾出来租给别人 , 母女搬到平康里——当时的妓院聚集地 , 租了一间小屋子住下 , 平日里再做一些浆洗的工作 , 用以糊口 。
温庭筠是一个好男人 , 在听说母女俩的遭遇后 , 费尽心思的找到鱼玄机 , 要做她的老师 。
鱼玄机当然很乐意 , 温庭筠现在已经是大诗人了 , 有从小看着自己长大 , 鱼玄机对温庭筠有着很复杂的感情 , 有时候把他当做哥哥 , 有时候把他当做父亲 , 有时候把他当做恩师 , 甚至有时候把他当做自己的心上人 。
总之一句话 , 鱼玄机对温庭筠一网情深 。而温之所以要主动做鱼玄机的老师 , 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鱼玄机确实是一个好学生 ,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 做了她的老师后 , 温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鱼玄机母女进行生活上的资助 。
又过了两年 , 温庭筠因为有事要离开长安 , 分别那天 , 鱼玄机悲伤不已 , 送温送到十里开外 。温庭筠走了 , 鱼玄机看着他的背影 , 一边垂泪 , 一边吟出一首《遥寄飞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