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

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 , 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 , 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 , 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 。国家统一了 , 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 , 多不方便 。从那时候起 , 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 , 使车轮的距离相同 。这样 , 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 。这叫做“车同轨” 。
最早出现“车同轨”记载的是中庸 , 原文如下:
子曰:愚而好自用 , 贱而好自专 。生乎今之世 , 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
非天子不议礼 , 不制度 , 不考文 。今天下 , 车同轨 , 书同文 , 行同伦 。虽有其位 , 苟无其德 , 不敢作礼乐焉 。虽有其德 , 苟无其位 , 亦不敢作礼乐焉 。
子曰:吾说夏礼 , 杞不足徵也 。吾学殷礼 , 有宋存焉 。吾学周礼 , 今用之 。吾从周 。
从原文的内容看 , 从周朝建立 , 统一的国家形成的时候 , 文字、车的轨距、道德规范统一已经成为国家政策 。经过春秋战国的分裂和混战 , 各国在各自地域独立发展的时候 , 或多或少的偏离了周朝订立的各项制度 , 也即所谓“礼崩乐坏”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 , 核心思想就是认为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源自人们对周朝制度——周礼——的偏离 , 只有人人努力致力于复兴周礼 , 君臣父子各按周公制定的周礼行事和生活 , 一切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
【秦朝车同轨是什么意思?历史意义是什么?】秦王朝建立之后 ,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 种种措施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原七国在实质上的融合和统一 , 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功绩无可比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