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以冀中根据地为核心建立起来( 二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 , 引起了日军极大的恐慌 。1938年11月和12月 , 日军对冀中区进行两次围攻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 , 贺龙、关向应率领八路军一二0师主力 , 于12月下旬开赴冀中 , 并于次年4月在河间县齐会村战斗中歼灭日军700余人 , 取得平原地区歼灭战的重大胜利 。随后 , 一二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一起 , 相继在繁峙、易县、灵寿、阜平、涞源等地打败日伪军的进攻和“扫荡” , 取得上、下细腰和陈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胜利 , 巩固和发展了冀中、北岳根据地 。1940年 , 晋察冀军区各部参加了百团大战 , 重创日伪军 , 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底 , 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壮大为晋察冀、冀中、冀热察三个战略区 , 成为拥有1500余万人口的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
1941年起 , 日军将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作为主要的进攻对象 , 在华北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 , 连续5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 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蚕食” 。日军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 , 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 制造“无人区” , 晋察冀根据地进入艰苦困难的时期 。
面对艰难困苦的局面 , 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坚持敌后抗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 建立“三三制”政权 , 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 , 发展生产 。同时 , 抗日根据地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 , 加强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方法 , 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 , 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武工队等游击战方式 , 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经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 , 到1943年 , 北岳区粉碎了日军4万余人的大“扫荡” , 冀中区抗日游击根据地重新建立 , 冀东区开辟了察北、热南及辽西的大片新区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1944年 , 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实行攻势作战 , 共作战4400余次 , 毙伤敌2.29万余人 , 俘日、伪军及争取伪军投诚、反正2.22万余人 , 拔除敌据点、碉堡1600多个 , 解放人口758万 , 扩大了北岳区 , 巩固了平北与平西区 , 坚持了冀东区 , 恢复了冀中区 。
同年9月 , 为了便于指挥 ,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 , 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 , 成立了冀晋、冀中、冀察和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 , 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新的野战部队 。
1945年5月 , 晋察冀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削弱日伪 , 发展我军 , 缩小敌占区 , 扩大解放区”的方针 , 对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 , 先后发动察南战役、雁北攻势、子牙河战役、大清河战役、热辽战役 , 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 , 扩大了解放区 , 将敌人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 。8月 , 晋察冀军区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 , 对日、伪军展开大反攻:一部攻夺大同、丰镇等城 , 一部进攻太原 , 一部包围北平 , 一部攻张家口、张北、多伦、沽源 , 一部攻唐山、秦皇岛等 , 一部攻天津、塘沽 , 一部攻石家庄、保定 , 攻占城市70余座 , 解放了西迄同蒲铁路 , 东到渤海、锦州 , 南临正太路、石德路 , 北至多伦、赤峰的广大地区 , 使晋察冀根据地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