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宝可梦|看似“低幼”实则不简单,浅谈“子供向”游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现在 , 还是会有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游戏是小孩子玩的玩意儿 , 但其实最初的街机游戏始于酒吧等成年人消闲场所 , 而70年代雅达利更有不少充满成人元素游戏 。 我想游戏给人印象的转变多多少少来自80年代初游戏主机市场的巩固期时 , 以红白机为首的游戏机均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运营方针吧?
【精灵宝可梦|看似“低幼”实则不简单,浅谈“子供向”游戏】到了多边形时代后 , 主流的PS开始走成熟路线 , 渐渐地整个游戏市场走向了较高的年龄段 , 而真正以小朋友为对象的游戏却渐渐被市场忽视 。 就算是被视为最照顾各个年龄段的任天堂 , 旗下也多为老少咸宜、易上手难精通的作品 , 而非专门针对低年龄段 。 子供向的游戏虽然总是给人一种幼稚的感觉 , 但其实要制作一款这样的游戏意外有难度 。 既要让小朋友能过关又不能太轻看他们 , 而且还要配合当下小朋友的喜好设计角色及舞台 , 因此这些作品绝不是大家想像的那般小儿科 。 这次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子供向”这一特殊的游戏类型 。
把握低年龄段的难度
或许大家会觉得 , 只要将角色弄得可爱一点 , 没有过于刺激黑暗的成人元素的话 , 就能轻松成为子供向游戏 。 这个想法虽然不算错 , 但极其量只能算是低年龄段游戏必要元素的一部分 。 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外 , 还需要配合小朋友的所思所想 , 从世界观到系统都要仔细设定 , 否则的话很容易给小朋友留下童年阴影 。
1990年红白机中末期时有一款动作游戏《奇天烈大百科》 , 改编自藤子不二雄的同名动漫 。 《奇天烈》原作本身虽然有些无厘头 , 但就跟《哆啦A梦》一样都是子供向作品 , 而这款游戏的市场对象也自然是一众低年龄段玩家 。 故事讲述奇天烈制造了一个叫做梦见镜的道具 , 可潜入梦境世界游玩 , 于是他就约了好友一同游玩 , 但途中却不慎弄碎了梦见镜;为了从镜中逃出 , 一行人开始了梦境世界的大冒险 。
听起来这似乎是王道儿童故事的开端 , 但事实上此作中却有着许多较为黑暗的元素 。 首先 , 虽说是梦境世界 , 但关卡设计实在太有冲击力了——满布电视机的世界、可上下翻转行走的道路、极不协调的配色 , 玩起来时让人感到非常不安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第一关中角色美美因巨大化而被困在小屋内 , 而从屋外只能看到被美美的脸给塞满的窗户 , 惊吓程度不逊于同期的恐怖游戏 。
系统方面 , 此作难度也十分高 , 原因在于其同伴系统上 。 玩家在冒险过程中会救出可罗及美美 , 并与他们一起行动 , 本来他们会协助玩家度过难关 , 然而由于他们作为AI有点太傻 , 跟不上玩家的脚步 , 因此成为了拖油瓶;比方说在跳不到玩家能跳到的位置 , 或者在落穴前因刹不住脚而跌入落穴 。 不幸的是同伴跟主角的体力值是共用 , 所以同伴的失误往往很容易造成Game Over 。
诡异的关卡设计、让人恼火的AI , 再加上偶尔会爆出一句“你也下奇天烈地狱吧!”之类叫人汗颜的对白 。 尽管《奇天烈》原作本是子供向作品 , 但到了红白机上后则化身为连成年玩家都忌惮三分的奇葩游戏 。
不只《奇天烈》 , 还有很多因不理解小朋友视角而让内容变得暧昧的游戏 。 比如GB上的《蜡笔小新》的关卡设计虽然简单 , 但小新只要碰到敌人或陷阱就会失去一格生命值 , 而且也没有续关设计 , 对小朋友来说无疑是种压力 。 同为GB游戏的《樱桃小丸子:零用钱大作战》里 , 小丸子为求买到5件自己心仪的物品 , 在小镇上跟不同的人玩小游戏赌零用钱 , 能不能够通关完全靠运气不说 , 更是有鼓吹小朋友赌博的嫌疑 , 绝对是GB中的神级“烂作” 。 不幸的是 , 此作
子供向佳作
对于不少玩家来说 , 子供向游戏往往与幼稚、不成熟、无聊挂钩 , 但其实也有如任天堂的《宝可梦》及《星之卡比》等的子供向名作 , 它们不单在初起步时吸引许多小朋友粉丝 , 即使经过了十几二十年 , 也深受已从小朋友成长为大人的玩家们喜爱 。 因此有时候 , 一些子供向游戏更会在游玩性上花上心思 , 即使是资深玩家们也会被其所吸引 。
说到这里 , 就不得不谈一款名为《ごきんじょ冒険隊》的超任末期RPG佳作 。 此作剧本由日本动画界相当著名的黑田洋介执笔 , 但主角不是舞剑念法术的中世纪幻想风勇者 , 而是3名幼儿园学生 。 剧情讲述有一天三名要好的幼儿园学生遇到了守护附近地区的天神 , 他因为一些原因而无法好好保护地区的和平 , 于是委托主角们当其跑腿 , 后来更与潜藏在小镇背后的暗黑势力周旋 。
幼儿园学生的冒险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有点低幼 , 但内容其实却非常着重“以小朋友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生活的小镇” , 故事王道但不老土;一些在大人看来平凡的事 , 在小朋友眼中则绝非如此 , 而这种反差确实很值得玩家们深思 。 与此同时 , 游戏在系统上兼顾了传统RPG的玩法及幼儿园学生的设定 , 其中最特别的是我方并非透过战斗赚取经验值来变强 , 而是在学校靠上课成绩来提升 , 上课时玩家能自由选择不同学科从而增加相应能力值 。 换言之 , 玩家只能在周末外出冒险 , 并且在固定时间会出现剧情事件 。 咦?怎么感觉有点像《女神异闻录》系列呢?
拓宽市场
有的时候 , 本来游戏一推出时就已经决定好目标年龄段 , 然而当游戏变得有人气而系列化后 , 部分作品会选择挑战一下低年龄段玩家市场 ,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科乐美的恶搞系列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 那个时期科乐美曾把人气作品《恶魔城德古拉》、《宇宙巡航机》及《掠夺者》的角色Q版化并加入各种笑料及恶搞内容 , 制作出跟原本系列相近但却是恶搞性质的外传 , 《恶魔城:我是德古拉君》、《Q版沙罗曼蛇》和《SD 掠夺者》都是在此风潮下诞生的作品 。
那么为什么要特意把固有系列制作成子供向版本呢?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希望拓宽市场 , 让一些原被视为核心
除《VR战士》外 , 90年代中后期时《宝可梦》这款以小学生为对象的游戏大热 , 让其他公司也纷纷推出类似的作品 。 更有些如《真·女神转生Devil Children》般顺势制作固有系列的子供向版本 , 只是除《宝可梦》之外 , 其他跟风作品仍旧离不开外传框架 , 在怪物收集游戏的热潮冷却后也逐渐没落 。
到了PS年代以后 , 游戏主机脱稚气的势头越来越强烈 , 但掌机的情况不同 , 以《妖怪手表》为首的 “Level5”各作品仍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 但除此之外主机及掌机的游戏厂商对子供向市场越来越没有兴趣 , 或者反过来说小朋友对游戏机的兴趣越来越小 , 加上手游市场的流行更让小朋友脱离了游戏机 , 再过几年小朋友们完全不认识掌机及游戏主机也不是不可能 。 虽然游戏界的多样性有所减少难免让人有些寂寞 , 但时代就是这样的 , 有什么办法呢 。
推荐阅读
- 和平精英|梦幻西游:以后少玩点游戏,被人在春节活动中抓到了超级神虎壬寅
- 精灵宝可梦|《宝可梦》没有进化的魔墙人偶,在对战中主要担任什么角色?
- 精灵宝可梦|《宝可梦》来源与生态:为何海刺龙特性没有悠游自如反而有毒刺?
- 小游戏|《黑猫魔法师》:精致小巧的国产优质小游戏
- Fami|Fami 通 2021 游戏销量排行榜:《怪猎崛起》力压《宝可梦》夺冠
- 和平精英|“吃鸡”新军需洛天依又有新变化?不是珍藏宝箱,S1玩家猜错了!
- 剑三|剑三精练能有多黑?失败近百次!概率合理吗?(内附精练小攻略)
- 精灵宝可梦|看到这 10 款游戏,春节我都没去出门拜年了
- 处理|一个从业十年的老兵,做了一个拿下两项大奖的“精神污染”游戏
- 梦幻西游|梦幻西游:水冰月上架精致野兽+穿刺破血,齐云楼报名2个女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