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学创想课」福利来啦:听清华教授讲传奇故事
文章图片
▲爱斯基摩人
这样一个神秘的族群却有一个中国好朋友 ,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位梦华教授 。 在他的身上 , 为我们国家创造了太多个第一 。
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科学家
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科学家
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科学家
第一个作为总领队 , 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 , 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科学家
......

文章图片
▲位梦华
位梦华和他的极地科考故事 , 也即将在学而思「科学大爆炸」和大家见面 , 今天就带大家提前认识一下这位极地科考专家~
位梦华:中国南极北极科考第一人
位梦华教授 , 出生在山东青岛平度的一个小村庄 。
40年前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登上了南极大陆 , 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 。 并与美国同行一起 , 对罗斯海湾海底构造进行了人工地震推测和研究 , 对罗斯岛的重力场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

文章图片
南极之行让位老进一步认识到了极地科考的重要性 。 那时候 , 欧美许多国家对南北极的战略性探索早已悄然展开 , 而中国绝不应该缺席 。
“地球有两极 , 我们中国人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那时我就想 , 我们要到北极去 , 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 ”位老回忆当时的情况 。
于是1995年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成立 , 由位老率队 , 一行7人向北极进发 。
相比于南极 , 冰雪覆盖下的北极蕴藏着更大的风险 。 冰层经常会撕裂成冰缝 , 冰缝上很快会覆盖上一层薄冰 , 然后再下一层雪 , 冰缝就完全看不出来了 。 如果走上去 , 一不小心就会坠入千丈冰渊 。 即使能很快爬上来 , 身体也会因为冰冻而休克过去 。 所以 ,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考行为 , 更是一次生死挑战 。
好在 , 历经13天的长途跋涉 , 跨越数百公里的冰原 , 科考队终于成功到达北极点 , 首次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对北极点的确认 , 这是一次令国人骄傲的伟大成就 。

文章图片
▲位梦华(右三)与中国科考队在北极点留影
自那次后 , 位老本不想再参加北极考察的任何活动 。 但是 , 为了履行与爱斯基摩朋友的约定 , 位老又先后6次进入北极考察 。
在这期间 , 他经历了两次北极越冬 , 感受极夜漫漫的孤独 , 挑战身体和精神的极限 , 体验了出海捕猎的艰辛与刺激 , 还有沉重的丧父之痛 。
这些经历让位老对北极的认识更加深广 , 对爱斯基摩人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研究 , 于是他萌生了文学创作和极地科普的想法 。
科学文学:在科学与文学之间架起桥梁
“我希望在科学和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以便与读者讨论、切磋 。 ”拥有十余次极地探索经验、少年时便有个作家梦的位老 , 如今正孜孜不倦地进行科普书籍的创作 。
他将自己的书自称为“科学文学” , 试图把科学与文学结合起来 , 用文学的手法阐释科学的精粹 , 使大家既能学到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和科学知识 , 又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 受到文学的熏陶 。
迄今为止 , 位老已经出版了100多本书 , 开展过1500多场极地科普讲座 。
他认为 , “科学普及是在发展科学技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建设 , 要提高广大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 。 ”
位老以自己在南北极探险的奇遇故事为素材 , 穿插对宇宙、生命、地球和人类理解、思考 , 写就了这套“给青少年的科学文化课”系列丛书 , 包括《多元的宇宙》《生命的开关》《我在南极等你》《我在北极等你》《科学的琴弦》5本 。

文章图片
他希望这套书能让青少年学会走向世界 , 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
翻开这套丛书 , 语言通俗易懂 , 问题生动有趣:“北极熊为什么要吃人”“罗斯海豹为什么要合作钻洞”“鲸为什么从陆地重返海洋”...多年地质工作的所见所闻为位老的写作提供了灵感 , 也让无法亲身体验的广大读者对南北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
比如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 , “爱斯基摩人”意为“吃生肉的人” ,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句黑称 , 会受到爱斯基摩人的攻击 。 但经过与爱斯基摩人多年的相处 , 位老发现他们对这个称谓已经习以为常 , 自己也承认这个说法 。 爱斯基摩人正是靠吃生肉才得以在北极地区生存下来 , 这个称谓也体现出他们对北极环境的适应 。

文章图片
位梦华教授走进学而思科学课堂 , 开启极地之旅
几十年的科学探索 , 位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 如今 , 他希望通过自己手中的笔 , 将极地探索精神传递给孩子们 , 让大家保持对未知事物、未知领域的好奇 。
同时 , 学而思科学创想也希望用声音带孩子走进两极地区 , 开启科学之旅 。
科学创想寒假课堂我们会为大家带来位老的科考故事 , 告诉你位老是如何与爱斯基摩人成为好朋友的?他在南北极考察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危险?
春季还准备了65个全新的音频故事送给大家 , 全部节选自位老的“给青少年的科学文化课”系列丛书《多元的宇宙》《生命的开关》《我在南极等你》《我在北极等你》《科学的琴弦》 。

文章图片
南极有哪些海洋生物呢?

文章图片
爱斯基摩人和他的狗过得怎么样?
南极探险能成功吗?
......
所有精彩内容尽在我们春季电台【科学大爆炸】 , 带大家走进危险重重的两极地区 , 认识神秘的爱斯基摩人 , 探索科幻的北极风光和壮观的南极景色 。

文章图片
《科学大爆炸》课程介绍
另外:《科学大爆炸》电台为《科学创想》学员专属免费福利 , 如您的孩子还不是学员 , 可以先加入科学体验课进行初步了解 。
课程包含:
10个神奇小实验
6次创新思维挑战
10件配套随材和实验器具
17次头脑风暴讨论

文章图片
点击图片↓ 立即咨询
老学员进入电台流程如下:
进入学而思APP——点击学习——选择对应的科学课程——选择”科学大爆炸”即可 。
今日互动
你最想了解的南/北极问题是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点赞前3名的朋友
【极地|「科学创想课」福利来啦:听清华教授讲传奇故事】将获得【学而思航天周边】一份~
推荐阅读
- 质量|首个“流浪黑洞”被发现,比太阳大7倍,科学家观测6年才发现了它
- 琥珀|我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完整花朵
- 爆发|科学家通过 SKA 先导望远镜发现超强磁场新天体
- 英媒|英媒:科学家测出最大系外彗星长度
- 极端|768公里!科学家测量到有史以来最长闪电
- 观测|量子模拟大突破,我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的熵波临界发散
- IT|奥密克戎对儿童危害更大?科学家们正试图找出答案
- 驱动|科学家提出“绿色制冷”新思路
- 量子|我国科学家量子模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观测到费米超流中的熵波临界发散
- 硬件|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正成为科学家观察系外行星的最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