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谈发动西安事变原因 只是为教训蒋介石?( 二 )
为什么张学良“不要打了!”的政治诉求如此强烈?这在书中也有过记录“我二十一岁就作战了,所以说对内战我是恨透了,我打死了多少人拿 。……我看见这样一个情景,我非常难过,眼泪都掉下来了……我真是厌倦,我一直厌倦内战,就是剿共我也不愿意剿,这有什么意思呀?而且彼此都是很厉害的 。”可见,对于张学良来说,这样的回忆是“痛苦的事儿” 。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
张学良说: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三十六岁,从二十一到三十六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但从张学良的口述来看,虽然后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软禁,可依然对蒋介石充满感恩之情,丝毫没有怨恨的情绪在里面 。这除了当初蒋介石不杀之恩,恐怕还有别的更深刻的原因 。张自己也说他到了南京是准备好死刑了的,如果是他的部下把他绑了,他是要枪毙了部下的 。而蒋介石非但没有杀了张,反而在抗战时期张还有过能够参与战斗的机会 。
到了老年,张学良还与蒋介石联系密切:“我跟蒋先生常常在一起,还常常通信,实际上他常常来信 。老先生对我还是不错的了,我不是说过,他死了我写了副对联吗,我这是私人的对联,我吊他的,我说: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老先生对我,那该怎么说?对我,那是很关怀 。我有病,差不多够呛了,他们旁人就想,我要死掉了 。那他不但特别关切,还派了医生,派了中央一员的来看我 。我到哪儿,就是到了台湾,老先生甚至都给我找最好的医生,他亲口告诉我这个陈仪,要给我找好医生 。那他对我真是关切的很,一直他关切我,到现在我也这么说 。”
但情感归情感,正如张在蒋葬礼上的对联一样,他们之间在政见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蒋公这个人,我认为他失败了 。蒋先生这个人,我跟你讲,我不愿意批评他 。蒋先生很顽固,很守旧,太守旧了!这么讲吧,我搁这么一句话批评他,假设能做皇帝,他就做皇帝了 。就这么一句话 。他认为我说的事都是对的,蒋先生对我,我暗中想,他对我也相当看得起 。觉得我有种?这话倒不敢说,他不能容忍人家挑战他的权威,我损害了他的尊严 。”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
西安事变重要作用的体现关键不在发动,而在其和平解决的问题上 。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同时也担当了促成其和平解决的重要角色 。他曾明确向周恩来提出具体办法:中共在外边逼,他在里边劝,内外夹攻,把蒋介石扭转过来 。他多次劝谏、苦谏乃至哭谏,直到最后采用了兵谏,但重要的是在整个西安事变中,他采取了各种确保蒋介石安全的措施 。周恩来要求一是把陕北留给共产党二是不要消灭共产党,张学良对其说:“如果你们这个条件是真的,我们就不要变了,我去说服蒋先生 。”他在部署行动计划的时候向东北军的将领多次强调一定要保证蒋的安全“千万不可把委员长打死了,只要他抗日,我仍拥护他为领袖 。”
不仅如此,他为了保护蒋的安全,还用自己的人头做保证 。1936年12月13日上午,张学良在会见南京政府的代表时说:“只要委员长能改变态度,采纳意见,我将亲自送他回南京”,可见,张学良是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把西安事变往和平解决的方向上指引 。因而,我们今天的历史评述者应该看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巨大牺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历史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
参考资料:张学良,张之丙、张之宇:《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北京:作者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出版;
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出版;
秦孝仪:《革命文献》,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83年出版;
李蓉:从张学良口述看“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东北史地,2011年第6期;
【张学良谈发动西安事变原因 只是为教训蒋介石?】蔡波:风风雨雨家国事——读《张学良口述历史》,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 。
推荐阅读
- 东北军阀张学良轶事 学庞德死战却失败弃棺而逃
- 张作霖为何死后9年才安葬?张学良为何秘不发丧
- 世人如何评价张学良的?张学良的生平经历介绍
-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
- 民国的奶茶妹与强东哥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私奔
- 杨宇霆是怎么死的?张学良为什么要处死杨宇霆?
- 历史趣谈 古代中国出现的“霾”成分是什么
- 清朝一项奇葩婚姻制度竟不谈感情只试身体
- 九一八不抵抗难道是张学良替蒋介石“背黑锅”
- 春秋五霸轶事 齐桓公为抢媳妇儿竟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