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皇陵发掘过程 毒气暗器密布?
定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它的发掘为后来整个中国墓葬和文化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宝贵经验 。
本文摘录了50年前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定陵时的真实记录 。当时的发掘队队长赵其昌、副队长白万玉、考古专家夏鼐,见证了打开定陵大门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
如果金刚墙背后真有暗道机关,倒霉的就是第一位取砖人
对定陵的发掘,是从1956年开始的 。而定陵的石门洞开,则发生在1957年 。
1957年的夏夜,闷热难熬 。沉寂的定陵园内,由于各种传说和金刚墙券门的出现,而蒙上了一层恐怖、神秘的色彩 。灯下,发掘人员仍在分析地宫的情况 。随着讨论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渐渐揭开———
大家围坐在木板房的马灯旁,商量第二天的拆墙计划和具体步骤,还对地宫内部的结构和情况作了科学的推理和分析 。可是几位民工仍有些坐立不安,他们仍被神秘的传闻所困扰 。白万玉看出了他们的心态,提了一瓶老白干,来到民工房里,请大家喝酒 。他坐在人群中间,举杯一饮而尽 。王启发沉不住气问道:“这地下宫殿的大门怎么个开法?”
“你们几个人登梯子到金刚墙门的顶部,我叫动哪块砖,你们就动哪块砖,取下来按位置顺序编号 。”白万玉俨然一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气度 。
几个民工咂咂嘴唇,没有言语,面孔却露出为难之色 。
白万玉老人看着他们那紧张的神态不由得哈哈大笑:“你们是怕墙后边有暗器吧,”他把每个人的脸都望了一遍,调侃地说:“那谁先拿第一块砖呢?”
白万玉的话一出口,大家的心更紧张不安 。如果金刚墙背后真有暗道机关,倒霉的自然是最先取砖的人 。他们谁也没有敢冒此险的胆量,只好面面相觑,沉默着 。
白万玉微微笑道:“这样吧,我写几个阄,谁抓到有字的纸条,谁就第一个上去 。”
别无选择,既然无人主动提出冒此风险,只有靠碰运气了 。每个人心里都不相信这有字的纸条偏偏落到自己手中 。同时,每个人又都担心正好落到自己手中 。
白万玉做好阄,两手合拢,摇晃几下,撒在桌上 。几个民工瞪大眼睛望着桌上的纸团,如同面对将要爆响的定时炸弹 。四周一片寂静,仿佛听得见血液的奔流和心脏急跳的声响 。
王启发望望白万玉,老人正手拈短须,眯着双眼,微微含笑地盯着自己 。他的头猛地一震,一咬牙,大步向前,抓起了第一个纸团 。众人纷纷上前,将纸团一抢而空 。
纸条一个个展开,有人开始高喊:“我的没字!”
“我的没字!”
“我的也没字!”
……没有人再叫喊,大家把目光一齐集中到王启发身上 。刘精义跑过来看看王启发展开的纸条,大声念道:“小心暗箭!” 别的民工如释重负,哄堂大笑 。王启发却脸色通红,一声不吭 。白万玉老人起身走过来,拍拍王启发的肩膀,半玩笑地说道:“你小子明天就准备怎样破暗器吧 。”
这一夜,王启发几乎没有睡着觉,严峻的形势迫使他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他在反复地思索着明天的行动方案 。
撬开城砖一角,一股黑色浓雾喷射而出,有人大喊:“当心毒气!”
1957年5月19日薄暮,民工们伴着刚刚落下的太阳,来到发掘工地 。工作队成员早已披挂整齐,下到探沟,将梯子搭上金刚墙,等待这考古历史上伟大时刻的到来 。
十来盏汽灯吊在上面,照得人眼花缭乱 。
“一切都准备好了吗?”赵其昌爬上梯子,转身看看身后的人群 。摄影、拍照、绘图、记录、测量、编号等各项工作的负责同志,都手执工具,精神抖擞地整装待命,现场一片将士出征前夕的兴奋与肃静 。
夏鼐从城里赶来了,他刚到现场就问赵其昌:“图测好了么?”冼自强、曹国鉴把图递给他,他连连点头:“很好,大比例图,可以 。修复工具怎么样?”白万玉指着一旁的大箱子说:“全搬来了,一切齐备 。”夏鼐想了想,问:“要不要试试灯光?”赵其昌马上示意电影摄影师沈杰开灯 。摄影助理立刻摇通电话,宝城外面三辆发电车轰隆隆转动起来,照得金刚墙如同白昼一样 。光线、角度正合适 。夏鼐这才示意说:“好吧,开始 。”
谁也没有注意,赵其昌已蹲在梯子顶端 。见夏鼐点头发话,便挥起特制铁铲,对准“圭”字形顶部的第一块城砖砖缝,轻轻地撬起来 。王启发噔噔地爬上梯子,一把攥着赵其昌的铁铲:“来,咱俩一起撬 。”
推荐阅读
- 盗墓祖师爷曾入秦始皇陵看到这个扭头就走
- 秦始皇陵新发现 大批未成年少女被碎尸陪葬
- 40年不敢挖!秦始皇陵地宫藏如此秘密
- 长生不老?究竟谁才是第一个吃唐僧肉的人
- 第一个被宫女曝光性无能的皇帝
- 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 活人殉葬或皆为女性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侯的女性是谁?
- 历史上第一个被戴绿帽子的皇帝是谁?
- 中国“第一个租界”是怎样形成的
- 冒顿简介 少数民族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