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蒋介石为什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国民党政府对内对外的基本国策 , 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这一政策的内容 ,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 , “和外剿共”是“安内攘外”政策的基点 。九一八事变后 , 蒋介石认为面临对日本和共产党的“两个战争” , 国民党受到“两面夹击” 。他说 , “外患不足虑 ,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因此 , 严令“先清内匪 , 再言抗日” , 声称“中央现在以平定内乱为第一” 。这是“安内攘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蒋介石明确提出 , 国民党政府的“第一个责任”是“剿匪来安内” , “第二个责任”是“抗日来攘外” , 而“剿共的工作 , 实是抗日的前提” 。
第二 , “安内攘外”政策中的对日态度 , 就是“忍辱负重” , “逆来顺受” 。蒋介石所采取对日妥协政策的重要原因 , 是由他们的阶级特性所决定的 。在他们看来 , 落后的中国 , 无力打败日本 , “中国一切不如人” 。蒋介石一再表示“不求急功于一时” , 不“博一时之虚荣” 。他在1934年7月《对庐山军官训练团精神训话》中说:“我们中国没有现代作战的条件 , 不够和现代国家的军队作战 , 如果不待时而动 , 贸然作战 , 那只有败亡而已 , 不仅是十天之内 , 就是三天之内 , 它就可以把我们中国所有沿海地方都占领起来” 。这种民族失败主义的“三日亡国论” , 说明蒋介石当时既不想抵抗 , 也不敢抵抗 , 以“和外”求苟安 , 集中力量“剿共” , 是他政策的核心 。
第三 , 依赖外援 , 求助于“公理” , 是实行“安内攘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蒋介石不想动员国力人力进行抵抗 , 而是求助国际 , 依靠美英 , 即利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矛盾 , 阻止日本独占中国 。这是历代统治者以夷制夷政策的翻版 , 是“在夹攻中求生存”的一种侥幸投机心理的反映 。
第四 , 以反共求得日本的谅解 , 维护国民党的统治 , 是“安内攘外”政策的重要目的 。蒋介石曾告诫日本不要相逼太甚 , 如果“国民党的统治不胜外力压迫而崩溃” , 共产党势力就要“抬头” , 结果就会在相争中“同归于尽” 。蒋介石从共同对付“中国国民党之后”的势力 , 即共产党势力出发 , 企图与日本求得妥协 。这种妥协的限度 , 就是承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 , 默认日本占领东北 。所以表面上要求收复东北 , 实际上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设关 , 变相承认 , 这就是“安内攘外”政策的妥协限度 。但是 , 说蒋介石就是要投降日本 , 是不符合实际的 , 这也是蒋介石的妥协与汪精卫的投降的根本区别 。
“安内攘外”政策的主要恶果 , 是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深入;打击和破坏了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抗日力量;消耗了国力 , 造成了严重的民族灾难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揭秘为什么民间拜关公不拜张飞的原因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奇特的武侠现象 为什么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处女?
- 武则天为什么杀自己儿子?揭秘太子李弘真正死因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