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变态婚俗 出示新娘落红标志
清人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三讲到直隶永平府婚俗 , 女子出嫁之日 , 其家往往要派人到夫家打探消息 , 如果次日一早 , 夫家鼓乐喧天 , 宾客杂至 , 则大喜 。否则女家为之丧气何以如此? 原来 , 当地风俗 , 新婚之夜 , 要查看新娘是不是处女 , 如果是 , 婚礼一切照常进行 。否则 , 夫家动静杳然 , 新娘是不是为夫家所接受 , 女家不敢争 , 悉听夫家处置 。下面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
一次 , 有王姓人家嫁女于李姓 , 李家以新娘相貌不好 , 很不满意 。新婚次日 , 借口女子不是处女 , 不举乐 , 叫媒人把女子送回了娘家 。这女子从小失去了母亲 , 与哥嫂同住 , 嫂子知道女子肯定不曾与男子有过肌肤之亲 , 悄悄问明女子新婚之夜的情况 , 原来新郎并未与之同房 。嫂子说 , 如此 , 怎么证明我们家小姑不贞呢?于是把此事告到了县里 , 县官派人验证 , 这女孩果然还是处女 。于是判令李家鼓乐齐奏 , 把女子迎回家中 , 保全了这桩婚事 。
纪晓岚《槐西杂志三》讲了这么一件事:无锡地区有个焦氏女子 , 已聘于人 , 有人看上了她 , 想要娶她为妾 , 于是到聘她的夫婿家散布流言 , 说她不贞 , 在外面有相好的了 。婿家于是提出毁婚 , 焦氏之父就告到了官府 。无奈散布流言的人布了局 , 不仅有证人 , 而且有承认与女子相好的“奸夫”.焦氏见事急 , 请邻家老妪把她带到婿家 , 面见了未过门的婆婆 。
焦氏说 , 与其见官 , 在官媒面前出丑 , 不如就在您面前出丑吧 。女子贞与不贞可以请您亲自来验证 , 于是关门脱衣 , 请婆婆亲验 。果然 , 这女子还是处女 , 案子不审即明 。这个故事今人看来或许有些奇怪 , 实际上它却是清代极普通的风俗 , 不独永平府与无锡 , 全国汉族地区普遍存在 。那时人们倡导女子贞洁 , 要求女子婚前一定是处女 , 否则就是天大的丑闻 , 男方家族不仅可以不接受新娘 , 还可以索还聘礼 , 要求女方家族赔偿结婚花销及所有损失 。
为什么中国人有如此严格的处女要求 , 并形成这样的社会风俗呢?这一切源于中国农业社会中对女子的贞洁的要求 。汉族先民很早就进入了定居农业的生产方式中了 , 在社会分工中 , 女性被排斥到辅助性劳动中 , 女性身份也由此转变为从属地位 。汉族父系家长制社会中 , 家长及其他男性家庭成员 , 要保证家庭权力和财富能在自己的后代中继承 , 就必须确保其妻、妾所生的孩子是自己的纯正血统 。而为保证“种”的纯洁性 , 就必须杜绝妻、妾们的婚外性关系 , 要求女性在性生活上的“专一”守贞 。
于是 , 对女性提出了“从一而终”的贞节要求 , 并制订了一系列的隔离男女、封闭女性的隔离制度 。这里实际上包涵了这样的内容:女子婚前须与直系亲属以外的男性隔绝 , 婚后只能与丈夫一人有性关系 , 如果丈夫不幸亡故 , 则女子须守贞终生 。这是汉族定居农业社会要求女子单方面实行性禁锢的一种道德观 , 其基本要求 , 就是要保证男子对女子占有权的唯一性 , 无论婚前婚后还是死后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 这种观念总体上呈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在此种社会观念之下 , 中国从汉代起就有了处女检查的事 , 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对处女的检验方法 。
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 方》中就有了关于“守宫砂”的记载:“取守宫置新瓮中 , 而置丹瓮中 , 令守宫食之 。须死 , 即治 , 轧画女子臂若身 。如与男子戏 , 即不明 。”此种方法 , 就是用丹砂喂养蜥蜴 , 然后把它捣烂 , 这就成为一种红色颜料 , 把它点在女子手臂上 , 终年不褪 。如果她与男性有了“亲密接触” , 这红色就会褪掉 , 所以蜥蜴又名守宫 。如此 , 只要看女子手臂上有无“守宫砂” , 就可以断定她是否是处女了 。晋代张华所作的《博物志》中的记载 , 与上述《养生方》几乎完全一样 。
推荐阅读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朝服饰之 清代暖帽
- 清代陈维崧个人资料 陈维崧的成就介绍
- 历史上真的有天地会吗?清代秘密团体天地会简介
- 曹振镛为什么是巧官?凭借什么做了清代三朝宰相
- 清代秘闻 袁世凯与裕隆太后情爱故事
- 盘点金庸笔下的25种变态之恋 金庸小说里的爱情
- 为什么中国传统婚俗中会有听房的传统习俗?
- 清朝服饰之 清代命妇礼服霞帔
- 清朝服饰之 清代皇后百蝶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