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二 )
因此,蜀汉一方的战略进攻,虽然声势咄咄,但究其实际,除了劳民伤财之外,毫无用处 。即使再有若干局部胜利,也无补于事 。单军粮运输一项,即难以解决 。诸葛亮虽然采用“木牛流马”以及选择若干地点建立粮仓等方法,都无法解决“千里馈粮,士有饥色”的问题 。最后在渭水屯田,摆出打持久战的架势,也是穷余之策,无效果可言(因为大军远征,用粮主要仍得靠后方运输,“南泥湾”只能解决一小部分) 。反观魏国,赤壁之战后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以逸待劳,反复挫败了蜀汉的攻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散骑常侍孙资就提出:“武皇帝(曹操)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扰而避之 。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 。.....夫守战之力,役三倍,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险要,......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疲敝”(《三国志刘放传》注引《孙资传》) 。后来司马懿、曹真西御诸葛亮,主要即依据这一战略方针 。
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牵制了魏军长期在长安、陇西一带作防御战,尤其是取武都、阴平后,战争始终在魏国境内,使蜀汉内部得到了安定 。其实,蜀汉连年用兵,将诸葛亮在经济上取得的一些成就消耗殆尽 。诸葛亮死后,蒋琬等当政,都采取持重的防御战略 。魏国的几次进攻,也都被击退 。到姜维掌握军权后,又再次实行了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几乎年年出兵 。结果造成经济萧条、人民厌战的局面,从而最终崩溃 。当时全蜀“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可是“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三国志后主传》),平均九个人负担一个士兵,七户人负担一名官员 。东吴派往蜀汉的使者称:“经其野,民皆菜色”《三国志薛综传》) 。这样的政权,自然无法维持下去 。退源祸始,不能不说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实在是大错而特错了 。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冻死者难以计数
- 娶丑女当老婆是个天大秘密 诸葛亮原来如此奸诈
- 三国蜀汉五虎将马超为何得不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