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大象新闻·映象网采访人员 吴净净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2022河南春晚的主创说要做一台“不像晚会的晚会”。他们做到了!很难形容这台晚会,只能说心路历程:看得目瞪口呆!笑得前仰后合!感动与惊叹交织,温暖与热血碰撞,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完美融合,热闹惊艳又接地气,“这果真是一台观众想象不到的春晚”,网友们一边看一边感叹“节目还能这样做”。1月30日晚(腊月二十八),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虎虎生风中国潮”2022河南春节晚会终于跟观众见面了!这是一场古今交融的绝美亮相,也是一次传统文化与流行时尚的激情碰撞——沉浸式舞台,多场景空间,还有再度升级的超炫舞美,把歌舞、舞蹈、戏曲、相声小品重新包装,种种大胆组合、创意表达突破你的想象力,在这场新春奇妙游中,大家感受到了“中国年”的意义。节目一开播,#河南春晚#就立即冲上微博热搜一位。#王一博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张艺兴河南春晚天下安康##河南春晚文化内卷王#等多个词条纷纷登上全平台多个热搜。这些精彩绝伦又温暖走心的原创节目让网友直呼“我又被河南春晚拿捏了”“《国色天香》是审美天花板”!有人赞叹“妙!奇思妙想! 美!美不胜收! 骄傲!”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回归的年味
找回的童越让网友“破防”
这是一台没有主持人的春晚。过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孵化出的经典IP人偶,温暖重聚,它们作为“年AI符号”串场,带着观众“穿越”到不同中国家庭,感受不同的年味、过年的意义,以及中国年的意义,也“串联”起普通人的烟火人生。在春节这个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传统节日里,2022河南春晚以“家”之名,通过AI、实景交互等科技,打开温暖“年宇宙”空间,陪伴观众回望与展望,沉淀出家国一体、家国同心的深厚情怀——2022河南春晚,再次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主创们带着大家在传统习俗和现代科技中,追寻久违的“年味儿”。“年味儿”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年味儿是对民族的认同,是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从前,我们通过放鞭炮、贴对联、换新衣、压岁钱来指代新年,而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民族归属感的认同,这才是‘年味儿’的精神内核”。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而河南春晚,把这种抽象的“精神内核”通过一个个作品具象的表达。微风拂过,竹子、红绸、 流苏、金箔随之起舞。流动的舞蹈展现着灯笼每一道工序,处处体现中国“红”。时空和场景的不断转换汇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之美,带来极具张力的文化体验……这是《灯笼红》!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他们爬高上低,捉虫扑鸟,他们跳山羊、拍画片、跳皮筋,他们在泥地上翻滚嬉戏……这是《黄河泥娃》。!以国家级非遗泥塑技艺为原型,讲述黄河文化根脉传承。这些憨态可掬的孩童们,模仿泥塑娃娃,让每个人回想起那些天真烂漫的童年“旧时光”,所以网友纷纷“破防”也就不意外了。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数千前文明繁息、文脉传承,在河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所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舞蹈节目《丰年》拆解了甲骨文中的“年”字,通过舞蹈演员的演绎,用祈福的愿望来一一展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当小麦逐渐形成金色的麦浪麦麸荡漾,人们迎接丰收,也预示着顽强生命力的茁壮成长。片片甲骨印记着祖先的土地情结,一个“年”字,是祈福的愿望,也是丰收的喜悦。网友感叹大片的质感,也感动于生命力的顽强。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文章插图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大神的盛会
创意舞蹈再出佳作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