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票价179元,春节档电影看不起了?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深燃(shenrancaijing)
作者 | 宛其
2022年春节档正式打响 。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 , 截至2月2日01时13分 , 2022春节档新片(含预售)总票房已突破20亿 。 八部新片中已经有五部首日票房预售上亿 。 《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首日票房达到6.68亿 , 打破过去三年春节档剧情片累计票房记录 。 《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票房超过2亿 , 而此前被看好的《奇迹·笨小孩》掉队到第四 , 首日票房不足2亿 。
与此同时 , “暴涨”的票价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 , 2022年大年初一 , 全国平均票价高达58.7元 , 比2021年40.3元的全年平均票价 , 增长了45.6% 。 根据淘票票APP上的记录 ,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影院 , 单场IMAX 2D厅黄金档票价甚至达到了179元 , 在中部地级市影院 , 场均也不低于50元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今年春节档票价 , 是自2018年春节档以来涨幅最大的一次 。

文章图片
图1/5
北京长楹天街IMAX影城电影票价来源 / 淘票票APP截图
票价上涨背后 , 有客观因素 。 近几年消费水平提升 , 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电影票价上涨;另一方面 , 多位院线经理均表示 , 近年片方给到电影院的发行价也有小幅上涨 。
同时 , 受供需关系影响 , 节假日的观众大幅增长 , 春节档又是看电影高峰时期 , 影院为了生存 , 开始集中涨价回血 。 而《水门桥》空降春节档 , 更是直接带动整个大盘票价上涨 。
票价持续上涨 , 值得注意的是 , 观众在高票价的压力下 , 与影院斗智斗勇 , 在盘算着“如何省钱看电影” , 这给电影票代购们带来赚钱机会 , 他们正潜伏在各大电影爱好者群里 , 企图趁春节档大赚一笔 。
春节档票价花式“暴涨” , 观众也终于按捺不住了 。
影院涨价花样多
此前在《89元一张 , 我被电影票价劝退》一文里 , 深燃就提到 , 影院涨价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 据拓普数据显示 ,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电影票均价分别为34.4元、35.3元、37.1元、36.99元、40.3元 , 同比增长分别为3.6%、2.6%、5%、-0.32%、9.5% , 除2020年影院受疫情停工等其他因素影响 , 票价略微回落 , 整体增幅在扩大 。
到了今年春节档 , 涨价继续 。 为了涨价 , 影院还花式出新招 , 开始从粗放到精细化运营 。
深燃发现 , 同一场次的电影不同座位 , 票价有1元-7元的差价 。 有差价的场次会更集中在晚上6点到8点的黄金场 。 以北京博纳大郊亭IMAX旗舰店为例 , 在预售中 , 周边的普通座次是95.7元 , 中间位置是100.7元 , 差价为5元 。

文章图片
图2/5
同一场次不同位置差价来源 / 淘票票APP
这不算是新现象 , 影院里好位置定价偏高 , 早几年就有影城在尝试 , 浙江安吉县幸福蓝海影城陶经理对深燃提到 , 他原来在市中心的影院已经开始同场次差价运营 , 到了新门店 , 老板也会要求这样操作 。 今年 , 在大档期 , 这一现象已经变得较为常见 。
同时 , 部分影院会通过“锁坐”来提升票价 。 据一位影院经理透露 , 有些影院会先把中间的黄金座位在预售时先锁住 , 等到正式上映时才解开 , 目的就是收割临时买票的观众 。 比如 , 预售票价四十多元的电影 , 把中间黄金座锁住 , 等到合适的时机能溢价一倍卖出 。 不过 , 多位院线经理提到 , 今年电影票整体已经比平时涨了一倍 , 再提价空间其实也有限 。
为了能以更好的价格卖出更多票 ,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 , 影院对预售放票也相当谨慎 。
不少电影院只敢把预售多开两天 , 即在电影开场前两天才在售票平台上挂出相应售卖场次 。
一个原因是 , 目前电影口碑还未完全释放 。 从初一的排片来看 ,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 , 《水门桥》排片占据市场27%的份额 , 票房占比达到43.4% , 是能撑起行业期待的市场份额 。 尽管它有《长津湖》的铺垫 , 但这类片子优势更在于口碑 , “预售或者预定开太早了 , 如果出现电影口碑崩盘 , 不能及时调整排片 , 也会造成亏损 。 ”一位影院经理说 。
不过陶经理也表示 , 《水门桥》相比《长津湖》加入了更多战斗场景 , 很多观众看得很感动 。 “口碑大概率不会崩掉 。 ”他表示 。
北京的一位影院经理提到 , 即使开了预售 , 也只会开白天场 , 晚上黄金档先不开 , 等更多地吸引来临时订票的观众 , 能把价格抬更高 。

文章图片
图3/5
数据来源 / 灯塔专业版数据数据截止时间 / 2月1号晚19点 制图 / 深燃
同时 , 影院之间的竞争 , 也导致院线经理们不敢把预售开太早 。 一位院线经理表示 , 今年会更关注同地段的影院价格 , 再根据对手的定价调整 , 有打价格战的趋势 。 陶经理就提到 , 今年的票价跟以往不一样 , 以往是预售卖的很便宜 , 后面到节假日越来越贵 , 今年是开始卖的很贵 , 再根据市场情况逐步降价 。 预计大年初三之后 , 票价还会再降一些 。
他说 ,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 , 是因为《水门桥》这类时长长、预期高且有国名度的大片带动了整个大盘 , 影院对观众观影人次的预期增加 , 也一并带动其他电影票上涨 。
“我们能多收一点 , 尽量多收一点 。 ”陶经理甚至提到 , 在这样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 , 如果有单个影院不提价 , 可能还会被认为是恶性竞争 。
观众选择“代购”
影院提价 , 有观众觉得自己被“割了韭菜” 。
电影票价上涨 , 已经变成部分观众在春节吐槽的必备话题 。 有的观众 , 在买了“高价票”之后 , 仅在社交网上吐槽 , 有的甚至直接选择不看 。
每年都会在春节看电影的北京影迷刘爽 , 在看了今年春节电影预售后 , 犹豫再三 , 花了250元定了两张《水门桥》 。 她感慨 , 没想到票价这么贵 , 喜欢刷电影的她 , 其他电影只能看口碑 , 再决定买不买 。
相比刘爽这类资深影迷买票看电影越来越谨慎 , 住在小县城的金金决定今年全家都不去电影院了 。 她说 , 没想到平时30多元一张的电影票 , 春节能涨到78元一张 , 全家五口人看一场电影就要花350元 。 “我不是看不起 , 是觉得没必要 。 ”她补充 。
票价太高劝退观众 。 陶经理提到 , 因春节档预售不佳 , 开始对早场进行降价 , 黄金场63.8元的价格降到了57.8元 。 而为了和同地段的影院竞争 , 目前他管理的影城已经下降到38元 。

文章图片
图4/5
来源 / 《奇迹·笨小孩》
有一些观众 , 则开始找“代购”省钱 。
周破是一位资深影迷 , 他在春节档开预售时 , 就找了一张原价140元的IMAX场次去代购群询价 。 他对深燃提到 , 平时40多元能拿下的电影票 , 即便是找代购 , 今年春节最低也要90元 。 今年春节档的代购价 , 他还是觉得价格虚高 , 最后 , 放弃春节档 , 不打算看电影了 。
深燃观察 , 在豆瓣、淘宝、微信群都存在“打折票价” , 并打出“春节档座位紧张 , 提前约定”、“6折起 , 需要单聊”、“全国各地电影票代购 , 每张便宜5-50元”等口号吸引消费者 。 这类电影打折票大多是中间商专门充值影院会员 , 一次充上两千元左右 , 获得会员折扣价 , 来赚取差价 。
而用户要购买代购票也很简单 , 只需要将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的电影场次、座位信息发给代购 , 对方就会出具扫票二维码 。 双方集中在微信、淘宝等地交易 。
电影票代购小王对深燃说 , 万达、金逸、大地、卢米埃等各家影院的打折票他都有 。 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询价 。 不过他也提到 , 今年春节档因为票价上涨 , 打折票也提高了单价 。 单价上百的场次 , 他的售价在80-90元 , 能省二三十 , 但比平时的打折票也溢价了30元左右 。 因为春节需求大 , 他估算今年春节7天假 , 至少可以赚三千元 。
有市场就有买卖 , 问题是 , 当普通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都需要“寻低价”、“找黄牛”时 , 这衍生的一系列灰色产业链 , 对于影视行业 , 恐怕并不是好信号 。
涨价还能持续多久?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 , 涨价背后 , 的确有影院不可控制的客观原因 。
一个是影院需要面对越来越不可控的变化 。 疫情使观众观影行程变得不确定 。 一位院线经理反馈 , 他发现现在观众观影习惯已经被疫情影响 , “本来买了票 , 明天因为疫情来不了 , 就得退票了 。 ”
陶经理表示 , 疫情的反复 , 也让影院长期保持有20%的座位锁座不售卖 , 一个场次坐满已经不可能 。 而具体到影院来说 , 影片的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部分观众能接受票价上涨 , 比如 ,从时长来看 , 《水门桥》长达三小时 , 排一场《水门桥》可以排近两场《奇迹·笨小孩》 。 这时电影票价相对更高 , 也较为合理 。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 , 一位三线城市的影院经理对深燃说 , 影院的硬成本支出 , 决定了他们需要一直保持高压状态 , 而头部爆款影片往往会集中在节假日上映 。 以往正常排片 , 不会出现特别空的档期 , 但这在2021年快成了常态 。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 / 《四海》
这造成的影响是 , 影院往往更急功近利地想要抓住热门档期 。 陶经理表示 , 在淡季 , 他所在的影城有8个厅 , 一天看电影的人连50个人都不到 , 而到了春节 , 有上千人次 , 在这样的高需求涨幅下 , 在已知赚钱的情况下 , 肯定想赚更多一点 。 “以后万一不行 , 就不得不停业了 , 现在能多赚一点 , 以后还能多撑一点时间” 。
陶经理表示 , “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可控 , 电影院是怕了 。 ”而提升票价是影院作为产业末端仅能掌控的地方 。
一位博纳的院线经理也表示 , “但凡有两个档期没有赚钱 , 电影院基本上就亏损 。 ”在他看来 , 现在疫情不稳定 , 一个热门档期至少要能够收回全年成本的三分之一 , 影院才有希望存活 。
提价是影院解决生存焦虑的唯一办法 。 为了能匹配上相应的高票价 , 影院也把眼光放到了服务上 。 一位影院经理介绍 , 部分影院会在原有的座椅上加上坐垫或者换成按摩椅 , 有的从大厅开始帮观众取票 , 帮擦眼镜、擦鞋等 。 不过 , 陶经理表示 , 观众不一定喜欢这类附带服务 , “他们选择看电影 , 最主要还是取决于观影内容 。 ”
票房越来越高企 , 眼下 , 有些观众已经不买账了 。
从灯塔专业版数据来看 , 截止到2月1日 , 《水门桥》场均人次最高 , 有75人 , 八部新片平均场均人次为37人 。 对比2021年 , 《唐人街探案3》的首日场均人次达到108人 , 七部新片平均场均人次为52人 。 今年的场均人次不算理想 。 一位院线经理说 , 初一是观众观影热情极高的一天 , 基本代表了春节档的人次水平 。 这背后疫情是重要原因之一 , 也或与过高票价有关 。
对于春节档高票价 , 一位院线经理就表示提价过高导致预售不理想而后悔 。 他管理的八个影厅有五千多个座位 , 但初一的上座率才25% , 也就是仅1000多人买票 。 “降价还是降晚了 , 早点降下来上座率可能会好点 。 ”他说 。
此前在《89元一张 , 我被电影票价劝退》里 , 深燃提到 , 为了在节假日搏得高票房 , 影片扎堆 , 票价上涨 , 这给观众带来的影响是 , 有兴趣去电影院看的电影 , 也主要集中在节假日 , 这个时期往往会弹性涨价 , 价格甚至是平时的一倍 , 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创事记|票价179元,春节档电影看不起了?】这一系列涨价 , 让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冲动型消费 , 而是需要“出行规划 , 谨慎选择”的娱乐方式 , 如果碰上体验不好 , 还会造成消费者“心理不平衡” 。 让影院更难有机会将普通观众转化为习惯在影院消费的影迷 , 对行业发展并非有利 。
“从往年预售情况来看 , 大年初三以前 , 不管上映什么电影 , 上座率基本都是满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初三之前会保持高票定价 。 ”陶经理说 , 初三之后 , 陆续会把包括《水门桥》在内的电影票价降下来 , 整体会比前三天便宜5-10块钱 。
也有影院经理表示 , 等过了高峰期 , 电影票会降下来 , 观众可以再等等 。 只是 , 在一片高票价的争议声里 , 观众还能轻松被拉回来吗?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评论]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双下滑,都怪票价贵吗?
- 供应|报告:2021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创纪录,联想、惠普、戴尔前三
- Tencent|腾讯入股兰州牛肉面品牌马记永
- 硬件|2021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2.68亿
- 硬件|日媒:日本对中国进口依赖度高 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占比达98.8%
- IT|2022届洛杉矶超级碗门票价格震惊球迷
- 硬件|Jio正在开发一款预装Windows 10 ARM版的笔记本电脑“JioBook”
- 电影|《狙击手》宣布票价全面下调 系春节档首部降价新片
- 该公司|Jio正开发JioBook:预装Win10系统的ARM笔记本电脑
- 电影|春节档高票价致观影人数锐减 影院:会根据市场情况调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