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Ago|成果堪称“诺奖”一夜成名却无法复现的韩春雨,再发高分文章
2022年1月21日 ,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7)在线发表题为“A Cas6-based RNA tracking platform functioning in a fluorescence-activation mode ”的研究论文 。 这距离他当时引起巨大关注和争议的NgAgo研究论文已经过去了快6年时间 。
>>>>
文章图片
在这篇新论文中 , 韩春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Cas6的RNA荧光追踪平台 , 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NgAgo|成果堪称“诺奖”一夜成名却无法复现的韩春雨,再发高分文章】
文章图片
韩春雨 图源:网络
事件回顾
2016年5月 ,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韩春雨团队 研究成果 , 他们发明了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 , 被媒体以“甘坐冷板凳、十年憋大招”的故事原型炒作而走红 。
此后半年 , 韩春雨个人及其所在大学陆续获得各类名誉和大量经费资助 , 随后被媒体热捧 , 称其为“三无”教授但有“诺奖级”发现 。
文章图片
△基因组编辑技术动画演示
2016年5月20日 , 原清华大学著名结构生物学教授颜宁 , 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 。
文章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8月左右 , 数名国外学者称多次实验后 , 仍未能做出结果 。 并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 , 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 韩春雨曾回应 , 质疑不科学 , 并称已有实验室重复成功 。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Gaetan Burgio于2016年7月29日在Twitter上的发言 , 图片来自Twitter截图
一年后(2017年8月) ,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 , 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
2018年9月 , 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公告 , 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造假 。 但依据有关规定 , 取消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 , 终止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科研经费 。
韩春雨团队回应称 , 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 。
当时 , 科学界的主要质疑问题之一是“NgAgo”是否能编辑基因组 。 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无法重复的原因 , 韩春雨强调 , “科学是有条件的可重复 , 使用的生物材料其实是很重要的” 。 他认为 , “有可能是因为大规模的 , 大范围的细胞污染” 。 这个观点也是自“质疑”开始之后他所一直坚持的 。
文章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面对这起事件 , 众多科学家也表示 , 韩春雨的事情一定需要在学术范围内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 也有科学家认为 , 如果韩春雨这件事情本身没有涉及到数据造假 , 从科学本身 , 它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 。
2021年9月3日 , 普渡大学Kevin V Solomon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6.97) 在线发表题为“NgAgo possesses guided DNA nicking activity ”的研究论文 , 再次发掘出 NgAgo 在基因编辑方面的潜力 , 并为看似矛盾的报告提供了新的见解 。
文章图片
该研究发现NgAgo 是一种新型 DNA 核酸内切酶 , 这种切割介导原核生物中的基因编辑作用 。 该研究工作建立了探索 NgAgo 活性(以及其他 pAgo 的活性)的创新方法 , 并确定了将其发展为下一代合成生物学工具的关键蛋白质特征 。
2021年7月23日 , 华中科技大学罗迪贤及南华大学胡政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leavage Site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gAgo Gene Editing on RNA Targets”的研究论文 , 该研究证实NgAgo在体外和体内可以进行RNA编辑 。
文章图片
不过 , 其他团队有另外的发现:
南通大学刘东团队在Cell Research 发表题为“NgAgo-based fabp11a gene knockdown causes eye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zebrafish” 的研究论文 , 该研究发现gDNA / NgAgo可以与靶基因结合以阻断其转录 , 同时该研究也没有发现NgAgo具有基因编辑的能力 。
该研究重新表征NgAgo在原核生物中的功能 。 NgAgo 在非嗜盐宿主中表达不佳 , 即使在重折叠后 , 大多数蛋白质仍不溶且无活性 。 然而 , 该研究发现可溶性部分确实起到了切割 DNA 核酸内切酶的作用 。
总的来说 , 该研究结果证明了 NgAgo 在基因编辑方面的潜力 , 并为看似矛盾的报告提供了新的见解 。
《中国科学报》曾报道:“这波之后 , NgAgo这个研究方向在中国做得很慢 。 韩春雨他们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困难 , 连学生也没有新招 。 ”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93/nar/gkac014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2033-021-00372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b757/6363767
—版权声明—
来源:募格课堂 , 编辑:nhyilin
仅用于学术分享 , 版权属于原作者 。
若有侵权 , 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或nhyilin删除或修改!
—THE END—
? 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
? 怎样用数学找到一颗丢失的氢弹?
? 【物理方程】物理学中最难的方程之一 , 你知道多少?
? 为什么一定要拼尽全力考上985、211大学?
? 怎样判断漂亮女孩是不是单身的?
? 投资数学天才西蒙斯:尽你所能和最优秀的人合作
推荐阅读
- IT|新冠特效药之争:辉瑞用默沙东的成果击败了默沙东
- 接种|中科院研究员新成果发《自然》:灭活疫苗加强针可防奥密克戎致重症
- 探测|国家航天局:探月四期任务已启动,以建设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为目标,2030年前见成果
- 后续|国家航天局:探月四期任务已启动,以建设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为目标,2030年前见成果
- 技术|“羲和号”卫星已取得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
- 预报|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成果篇之灾害天气预报
- 冰雪|让冬奥服装科技成果走入寻常百姓家
- 恒星|“中国天眼”新成果扩展恒星形成认知
- 数字货币|比特币开年走势堪称惨烈 萨尔瓦多总统发文号召抄底
- 重大科技成果|重庆整体创新能力 2035年将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