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火化后基因去哪了?DNA其实比你的想象更顽强( 二 )



自20世纪开始民间也有很多高校致力于DNA的开发与提取 , 如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就曾成功从鲱鱼精液中提取DNA , 用来提升棉织物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 , 不过这项技术的成本实在太大 , 如果不是非必要的话 , 很少有人能如此奢侈用DNA来做防火隔热的材料 。
但这并不代表DNA或者基因的耐热性都不行 , 记忆在受热后会产生磷酸和含氮基团 , 前者的化学成分赋予了其高度的稳定性 , 烈火很难破坏它的稳定结构;而后者在被火焰吞食后会释放氨气 。

氨气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 , 它本身就具备阻燃效果 。 这样也就是说基因是很难被烈火烧毁的 , 虽然其原有的序列会在火焰下逐步分解 , 但释放出来的部分仍然具有高度的隔热性 。 不过这并不代表基因就无法被火焰消灭 , 要知道题主的问题是基因在人火化后会去哪了 。

一般来说殡仪馆为了确保尸体能够焚烧殆尽采取的是热量极高的火焰 , 而且尸体再被火化的环节中要燃烧1-2个消失 。 在最低870度的高温下 , 任何基因形态都不可能保存 , 更不要说大火得灼烧2个小时了 。
就算基因具备一定的阻燃性 , 但这毕竟是有限度的 , 基因会在火化时被彻底消灭 , 最终化为气体 , 也就是人眼中看到的黑烟飘向空中 。

结语可能还有朋友比较好奇 , 既然基因无法在烈火中撑住 , 那尸体在火化后剩下的粉末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 , 人体中真正抗热性强的物质可不是基因 , 而是组成人体基本框架的骨骼;我们看到的粉末状的物质 , 基本上都是在烈火中撑下来的骨头碎片 , 也就是人们口中称呼的“骨灰” 。
【人火化后基因去哪了?DNA其实比你的想象更顽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