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贩卖、PUA、性交易,这部纪录片,戳中10万美国女孩的“痛”( 三 )


库里迪找过律师 , 起诉过Backpage , 但被他们用第230条规定驳回了 。

艾玛的父母 , 接过了重任 。
他们找的律师 , 叫纳克尔 , 一个个子不高 , 精瘦 , 但有着非人意志力的男人 。
纳克尔先是起诉BackPage , 要求其关闭成人板块 , 失败 。
但他没有放弃 , 而是事件投诉到州议员处 , 至此 , 这件即将轰动全球的案件 , 正式拉开帷幕 。

民怨沸腾 , 但BackPage仍不知收敛 , 运作如常 。
毕竟 , 其母公司是大名鼎鼎的乡村之音控股公司 , 股东包含谷歌、微软、脸书等各大网络巨头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资本怎么可能把普通人当作人呢 , 只会当作韭菜罢了 。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 , 全美各地的声援组织开始了此起彼伏的游行示威 , 吸引到了公众的注意 , 并得到了美国国会资深议员麦凯恩等大佬的支持 。

最终 , 针对此案 , 议员们决定举行国会听证 。
【被贩卖、PUA、性交易,这部纪录片,戳中10万美国女孩的“痛”】但在听证会上 , Backpage的CEO卡尔居然拒绝出席 , 这是美国国会近二十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
于是 , 国会议员一致通过控告卡尔蔑视国会的议案 , 达拉斯警方也突袭了BackPage总部并逮捕了卡尔 。
2018年4月6日 , Backpage被强行关闭 。 同月11日 , 网站的7位高管 , 以策划卖淫 , 洗钱5亿美元的罪名 , 正式被捕 。
这时距离影片的上映已经过去426天 。

三、“无名女”虽成功了 , 但影片有3点没有“深挖” , 令人遗憾
无名女们的反抗 , 历经了十余年 , 终于取得了成功 。
《我是无名女》作为一部纪录片 , 它最优秀的地方 , 是在选择了一个好的题材 , 但其实际上还是没有指出真正的问题 。
本片的倾向性和立场十分明显 , 这就使得片子的目的在于“煽动”观众的情绪 , 而不在于客观剖析 。

这里我们主要来说三点《我是无名女》未能深挖的地方 。
首先 , 纪录片没有能够提供任何清晰确定的信息 , 去展现Backpage是如何通过“拉皮条”赚钱的 , 也没有说明网站和具体信息发布者到底是如何合作的 。 自然 , 片子也没有呈现任何能够彻底避免孩子们受到伤害的具体措施 。
当纪录片的目光过于聚焦于Backpage的时候 , 就使得我们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一个Backpage倒下了 , 驱利的天性会使得无数个Backpage蚕食相关业务 。
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彻底避免这一切?
《我是无名女》甚至没有在这方面做出任何努力 。

其次 , Backpage的母公司是乡村之音 , 这原本是美国大名鼎鼎的纸媒 , 在过去是反抗和正义的代名词 。
如今 , 随着纸媒的没落和互联网的兴起 , 为什么良心不再 , 丑陋尽显?
分明片中已经通过相关人员的口表示出了对于这一转变的哀叹 , 为何没能及时抓住重点深挖下去?

最后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1970年代以来 , 世界在美国的影响下逐渐步入新自由主义时代 , 互联网是新自由主义的强劲臂膀 。
在利益至上 , 所谓的个人自由至上的口号下 , 我们的确好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 。
但同时 , 资本也乘着自由之风 , 以自由为挡箭牌大行其道 。

我们得到的自由 , 是探讨女性主义的自由 , 是宣扬素食主义的自由 , 但资本所获得的 , 则是随意买卖人类个体的自由 。

那么 , 问题就来了 , 这种“自由” , 到底是好的 , 还是坏的?
这是当下这个时代所留给我们的思考题 。
《我是无名女》的胜利 ,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昙花一现的和脆弱无比的胜利 。
互联网依旧享受着自由 , 但我们又有多幸运 , 能够每次都聚集一般拥有非人意志力的战斗者们呢?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