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Hernanderz
来源:价值研究所
上周 , 软银官宣英伟达和ARM交易终结 , 这桩轰动一时的半导体“世纪联姻”终究还是没能逃过监管层的“棒打鸳鸯” 。 在收购告吹的同时 , 英伟达在资本市场也遭受了打击 , 上周以两连跌收盘 , 股价大跌超30美元 。
但几乎在同一时间 , 另一个轰动半导体行业的收购案传来了好消息——据外媒报道 , AMD方面正式宣布 , 收购赛灵思一案已获得监管层的认可 , 全部条件均已满足 , 预计将在2月14日左右完成全部收购流程 。
当然 , 除了英伟达、AMD , 还有蛰伏中的英特尔和正在高歌猛进的高通 , 几大头部半导体巨头都铆足了劲抢夺市场 。 将赛灵思收入囊中之后 , AMD的实力大为增强 , 必然要和身前的一众竞争对手掰一掰手腕 。
不断涌现的天价收购、你追我赶的新品研发 , 半导体巨头们正在合力掀起一场空前激烈的“科技大战” 。
价值350亿美元 , 赛灵思对AMD有致命吸引力
事实上 , 市场对于AMD顺利拿下赛灵思早有预期 。
今年1月27日 , 该收购案出现突破性进展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正式发布公告称 , 在经过历时一年的审查之后 , 以附加限制条件的形式批准AMD收购赛灵思的股权案 。 此时 , 距离AMD首次提出以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 , 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
在此之前 , AMD已经顺利拿到美国和欧盟反垄断机构的批文 ,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等于为其亮起了通往终点的最后一盏绿灯 。
按照此前公布的官方文件 , AMD是以全股票的方式收购赛灵思 。 在收购完成后 , 前者将持有后者74%的股份 , 其余的26%股权由赛灵思原股东占有 。 在管理层调整上 , 双方也达成共识 , 将人员变动幅度降到最低 , 赛灵思CEO Victor Peng将加入AMD , 负责赛灵思的具体业务和增长战略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2/10
(图片来自UNsplash)
回顾AMD和赛灵思的收购案 , 虽然比不上英伟达和ARM那么轰动 , 但也是充满戏剧性 , 且过程同样极为艰辛 。 毕竟和英伟达收购ARM一案类似 , 监管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审查 , 以判断AMD和赛灵思的结合是否会给半导体行业带来垄断危机 。
而这两桩收购案的之所以走向不同结局 , 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收购发起方的英伟达和AMD , 而在于被收购方的赛灵思和ARM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赛灵思实力虽然不弱 , 但并没有掌握足以颠覆行业格局的技术和业务 , 这是监管层最终放行的主要依据 。
众所周知 , ARM身处半导体产业链的绝对上游 , 掌握着接近50%的IP同业占有率 , 业务范围覆盖CPU、GPU、ISP、通用模拟IP和射频等 , 可以说是一只手握住了大多数科技、半导体公司的命门 。
而且往细了看你就会发现 , ARM最恐怖之处在于其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 , ARMV9架构对智能手机行业的重要性也无需赘言 。 所以当英伟达透露收购计划时 , 最先跳出来反对的既不是直接竞争对手Intel、高通 , 也不是各国监管机构 , 而是微软、苹果等下游客户 。
相反 , 赛灵思虽然在被称为“万能芯片”的FPGA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 但FPGA芯片毕竟只是主流芯片的一个分支 。 而赛灵思和AMD的结合 , 也不会对整个芯片半导体市场形成垄断威胁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3/10

众所周知 , 赛灵思是全球领衔的可编程逻辑完整解决方案供应商 , 也是FPGA、可编程SOC和ACAP等的发明者 ,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导体厂商 。 其中最令赛灵思引以为傲的 , 必然是FPGA芯片 。
FPGA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门阵列 , 是一种半定制电路中的典型集成电路 。 从市场角度来讲 , FPGA可以应用在信号处理系统、通讯设备、视频转播、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领域 。 比如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令人大放异彩的4K和HDR高分辨率视频转播设备中 , 就少不了FPGA的身影 。
成立于1984年的赛灵思 , 是FPGA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 , 而且自成立以来 , 赛灵思就保持相当稳定的发展节奏 , 至今只更换过四任CEO 。 如今加入AMD , 对赛灵思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变 。
虽然监管层认为这桩收购不会改变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或带来垄断威胁 , 但这次交易对AMD和赛灵思双方来说重要程度一点都不低 。
一方面 , 通过此次收购和接下来的资源整合 , AMD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 , 在体量上更接近身前的Intel、高通和英伟达 , 对其短期股价走势必然是一大利好 。
根据Cntronics统计的数据 , 自2019年以来 , 赛灵思就占据全球FPGA市场超40%以上的市场份额 , 几乎相当于身后的Intel、Microchip之和 。 而AMD和赛灵思结合之后的新实体 , 将同时在CPU、GPU加速器和FPGA三大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 业务覆盖范围大大拓宽 。
另一方面 , 两者在业务、技术上各有所长 , 且可以形成互补 。
目前 , 赛灵思的业务主要集中在FPGA芯片、可编程SOC和ACAP等领域 , AMD则专攻计算与图形业务 。 从最新财报来看 , AMD的营收增长主要由计算与图形事业部拉动 , 尤其是锐龙处理器和Radeno显卡的销量增长 , EPYC处理器和半定制处理器的销量增速也相当不俗 。 从发展规划上看 , 云计算和智能终端设备都是AMD今后的主要发力点 。
在不久前公布的四季度财报中 , AMD就重点介绍了其和AWS、IBM等云服务商的合作情况 , 并宣布会推出全新的AMD Instinct MI200系列加速器 , 显示了自己在云计算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 而赛灵思的加入 , 则能加强AMD在智能终端硬件方面的实力:FPGA芯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且比CPU能耗低、体积也更小 , 可以广泛应用在通信、医疗等领域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4/10
(图片来自UNsplash)
总而言之 , 站在AMD的角度讲 , 能够拿下赛灵思 , 将对其未来发展带来肉眼可见的帮助 。 接下来 , 向Intel和英伟达发起挑战 , 或许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
纷纷切入对方腹地 , 半导体巨头混战升级
半导体行业竞争加剧的其中一个证据 , 恰好就是以AMD和赛灵思、英伟达和ARM为代表的收购潮 。
根据价值研究所的观察 , 自2019年以来 , 半导体行业的大额并购以及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融资数目就不断增长 , 疫情的爆发也没有让这股热潮冷却 。
国际市场方面 , 光是2020年下半年(以收购案提出的时间为准) , 各大巨头就先后4次刷新行业纪录 。 除了AMD收购赛灵思之外 , 还有SK海力士90亿美元收购Intel的NAND闪存芯片业务 , Marvell斥资100亿美元收购Inphi——别忘了 , 英伟达也是在同一时期提出400亿美元收购ARM的计划 。
国内市场这边 , 同样相当热闹 。 清科研究统计的数据显示 , 2021年前五个月 , 半导体市场融资金额就追平2019年全年;2020年全年的总投资金额更是超过1400亿人民币 , 为2019年的三倍有余 。
价值研究所认为 , 随着巨头们挥舞着钞票大搞军备竞赛 , 半导体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 。 接下来 , 这些头部半导体企业必然会切入对方的腹地争夺更大市场份额 , 就如同AMD和Intel不久后在FPGA领域的正面对抗一样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5/10
(图片来自UNsplash)
根据Wind统计的即时数据 ,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是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 , 紧随其后的便是英伟达和光刻机巨头ASML , Intel、高通、AMD也全都在前十之列 。
但如果把明显不属于同一赛道的台积电、ASML剔除 , 聚焦到芯片半导体设计这个领域 , 英伟达、Intel、高通和AMD之间 , 恐怕将进入近身肉搏阶段 , 竞争惨烈程度远超想象 。
那么谁能成为半导体行业的统治者?
价值研究所认为 ,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 , Intel营收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 英伟达最得资本市场青睐 , 高通和AMD暂时落后但后劲十足 。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谁敢说自己是半导体行业的统治者 , 竞争 。
首先 , 从营收和利润上看 , Intel独占鳌头 , 高通、英伟达紧随其后 , AMD暂时落后 。 但从增长率 , AMD营收增长最快 , 英伟达和高通也不遑多让 , Intel则接近增长停滞 。
最新财报显示 , Intel在2021年四季度总营收为195亿美元 , 全年收入747亿美元 , 这两项数据分别同比增长4%和2% 。 值得一提的是 , 和Intel同日发布财报的三星电子全年总营收录得782.9亿美元 , 时隔29年后再次反超Intel , 成为全球营收最高的半导体企业 。 当然 , 三星电子的业务过于宽泛 , 在此就不一一展开细说 。
把目光放回其余三大巨头身上 , 虽然营收规模不及Intel , 但增长速度可是甩开这个老大哥一大截 。
其中 , 英伟达四季度营收50亿美元 , 全年总营收166.8亿美元 , 同比分别录得61%和53%的增速;高通四季度营收为88.6亿美元 , 同比增幅也达到43% , 全年营收334.7亿 , 同比增长55%;AMD四季度营业额48亿美元 , 全年营业额164亿美元 , 同比增速分别为49%和68%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6/10

其次 , 从市值对比来看 , 英伟达断层领先 , 最新市值达到5987亿美元 , Intel、高通和AMD分别为1939亿、1855亿和1357亿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赛灵思当前市值也达到了近500亿 , 和AMD相加之后的体量 , 足以和高通、Intel平起平坐 。 在收购案正式完成之后 , 资本市场也势必会对AMD进行重新估价 。
市值、股价虽然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实力 , 但对于外界判断其增长潜力 , 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 这就回到我们要说的最后一个对比维度:业务前景 。
英伟达之所以能实现如此高的增速和市值 , 归功于其在AI、云计算等重点行业的超高占有率 。
显卡芯片从CPU时代向GPU时代的过渡 , 造就了英伟达最近两年在资本市场的黑马地位 , 也将Intel拉下了神坛 。 数据显示 , 英伟达在高端独显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 , 在算力芯片这条赛道上难逢敌手 。 随着自动驾驶、AI、元宇宙(AR/VR等)等产业的持续繁荣 , 资本市场对英伟达的未来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
不过 , 英伟达独霸一方的状态 , 未必会一直延续下去 。 正如前文所说 , 这几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形势 , 已经逐渐从割据一方转变为近身肉搏——它们正在切入对方的腹地 , 争夺更大市场份额 。
就以AMD和赛灵思的收购案为例 。 这笔收购最终达成 , 压力最大的想必是Intel 。 一直以来 , 赛灵思和Intel旗下PSG可编程方案解决部门的竞争就相当激烈 。 前身为阿尔特拉公司的PSG在2015年被Intel以167亿美元的高价购入 , 随即大幅提升了后者在FPGA领域的竞争力 。 如今 , 相似的剧情似乎会将AMD和赛灵思身上重演 。
除此之外 , AMD和Intel都在加大对GPU和数据中心相关业务的布局 , 后者还在发力钻研RISC-V芯片 , 不惧和英伟达的正面竞争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7/10
(图片来自UNsplash)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 半导体巨头混战升级是无可避免的 。 想笑到最后 , 就要准确抓住未来的竞争焦点 , 抓住下一个风口 。
未来的竞争焦点:区块链、智能驾驶、AI还是元宇宙?
首先要清楚的是 , 无论盛行一时的芯片荒会否结束 , 什么时候结束 , 芯片半导体行业的黄金时代都不会轻易结束 。
原因很简单——需求端依旧旺盛 。 消费电子、物联网终端设备、新能源车等半导体企业的大客户 , 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
以中国市场为例 。 YOLE统计的数据显示 , 2021-2025年的射频前端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65% , IoT Analytics则预计2022年物联网终端设备销售增速高达18% , 德勤预测2021至2025年期间新能源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会达到37% 。
不同的行业 , 不同的需求方 , 也对半导体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 各大巨头自然也会作出针对性布局 , 甚至会互相抄作业 , 务求补强短板、跟上竞争对手的发展节奏 。 而在上面提到的诸多领域中 , 价值研究所认为 , 区块链、智能驾驶、AI、元宇宙这几个热点绝对是不可错过的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8/10
(图片来自UNsplash)
从这几个重点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 , 英伟达在当前的竞争中无疑领先了其他对手一个身位 。
AI产业这方面 , 自2012年 , 使用英伟达GPU的AlexNet赢得ImageNet竞赛以来 , 英伟达GPU在人工智能领域就声望日隆 , 且抢占了绝大多数的高端市场份额 。 在智能驾驶领域 , 根据美国数据机构JPR统计的数据 , 英伟达市占率超过70% , 剩下的份额主要由特斯拉占据 , 但目前全球最顶尖的自动驾驶实验室基本都在使用英伟达的智能驾驶芯片 , 统治力相当惊人 。
至于去年开始兴起的元宇宙概念 , 在GPU市场占据垄断优势的英伟达也牢牢握住了一张入场券 。 毕竟作为图形专用处理器的GPU , 和元宇宙中各种建模、图像渲染以及图形创建息息相关 , 是各大企业打造元宇宙相关平台时无法回避的关键环节 。
然而 , 另外几个巨头没有放弃 , 它们都在补强自己的短板 , 追逐这些重要风口 。
以区块链为例 , 2月初 , Intel宣布将推出一款用于区块链应用的新芯片 , 包括Block、Argo Blockchain和GRIID Infrastructure在内的诸多平台都将成为其客户 。 根据Intel目前公布的信息 , 这款全新的芯片可以应用于了比特币挖矿和创建NFT等领域 , 功能上完全向英伟达、AMD当前提供的区块链芯片看齐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9/10
(图片来自UNsplash)
当然 , 在区块链领域英伟达、AMD的积累都比Intel更加深厚 。 早在2018年 , 黄仁勋就表示看好区块链的发展前景 , 并将其视为英伟达营收的第四大推动力 。 彼时 , 黄仁勋认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将成为GPU产业的重要驱动力 , 且不断加强英伟达处理器在计算和挖掘方面的算力 , 逐渐积累了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口碑 。
至于AMD , 别忘了在将ATI收入囊中之后 , 前者就成为市场上唯一一家同时具备CPU和GPU研发能力的半导体企业 。 如今得到赛灵思 , 补强在FPGA的短板 , AMD的竞争力又将有大幅提升 。
Intel、AMD在背后穷追不舍 , 必然会给英伟达带来更多竞争压力 。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 我们或许都能看到它们之间 , 更加激烈 , 更加精彩的对决 。
写在最后
熟悉半导体行业发展史的朋友应该知道 , AMD、Intel、英伟达和高通这几个半导体巨头之间 , 都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纠葛 。
比如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创业前 , 曾是AMD的芯片设计师;而在黄仁勋于1993年创立英伟达瞄准图形芯片市场的时候 , AMD正在忙着和Intel打“离婚官司” , 完全没想到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未来将在半导体江湖掀起多大的风浪;2006年AMD收购ATI、Intel终止和英伟达的合作 , 更是一度让后者的股价跌至6美元的历史低谷……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
文章图片
图10/10
(图片来自Reddit)
后来的故事 ,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 随着AI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PC时代的落幕 , Intel走向下坡路 , AMD也在不断的转型、调整中蹉跎了不少岁月 , 眼看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差距被不断拉大 。
但正如前文所说 , AI、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产业的崛起 , 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 也有可能在未来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 如今 , AMD斥巨资拿下赛灵思 , 就是发起进攻的重要信号 。
AMD虽不至于一步登天赶超Intel和英伟达 , 但实力大幅增强也是不争的事实 。 未来谁能成为新的霸主 , 我们尽管拭目以待 。
【创事记|英伟达鲸吞ARM落败、AMD收购赛灵思在即,半导体行业寡头化加速?】(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