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我被15岁男孩性侵,男友一句话让我彻底崩溃”( 二 )


她什么都没有做错 , 却不得不为此失去4年最美好的时光 。
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幸福的路上奔驰 , 她却卡在了污泥和绝望中 。

“我并非勇敢 , 只是别无选择”
是因为她不够坚强 , 不够勇敢 , 不是“完美的受害者” , 才要承受这种痛苦吗?
当然不是 。 因为再没有比她更冷静、更勇敢、更完美的受害者了 。
伤害发生后 , 她第一时间就给好朋友打了电话 , 告诉朋友:我被强奸了 。
“天哪 , 你在哪里?他还在附近吗?你现在安全吗?”
“我先报警 , 你保持通话 , 不要走开 , 我马上回来 。 ”
李怀瑜很很感激朋友 , 在她最混乱的时候 , 给了她一连串有逻辑又务实的指示 。
很多年后她才知道 , 朋友之所以能这么理解她 , 是因为: 她也是性侵受害者 。

李怀瑜平静地蹲在路边 , 等待警察到来 。 车来车往 , 没人能看得出她刚刚经历了什么 。
警察赶到现场 , 拿着地图让她指认案发地点 , 她冷静地跟警察说: “这个地图不够详细 , 可不可以给我一张有等高线的呢?”
她已经用过去全部的教育素养 , 让自己不被性侵者的暴行影响 。
但她没办法骗自己 , 她的生活还是变得面目全非 。
“成为强奸受害者 , 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了 。 ”
“你知道 , 那些经历过这种情况、希望过上更好生活的人 , 他们度过了多少个哭泣的夜晚 , 想知道自己能否恢复正常 , 是否能再次快乐起来 。 ”
就像她的朋友 , 伤害发生后 , 她不敢说出来 , 只能在眼泪中自我舔舐伤口 。

为什么?为什么不敢公开谈论强奸和性暴力呢?
因为怕被评判 , 怕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 怕连自己都会有羞耻感 。
“可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 , 应该感到羞耻的是侵犯者 。 ”
她花了11年时间告诉自己 , 你必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
“哪怕他们会指责我 , ‘是你选择去独自旅行 , 才给了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 我也要说出来 。 ”
“我不会让强奸犯夺走我的东西 , 包括我探索世界的能力 , 包括我想过的生活 。 ” 《生命暗章》就是她对世界的一次大声宣告:
我被强奸了 , 但我不感到羞耻 。
这样的宣告 , 是何其勇敢 , 又何其艰难 。
要知道 , 因为外界的不理解 , 很多人都没有扛过最黑暗的夜晚 。
正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林奕含 , 在写出自己的经历后 , 最终精神崩溃 , 选择了自杀 。

李怀瑜也经历着同样的痛苦 , 她不得不承认 , 反复谈论性侵的经历 , 已经让她感觉筋疲力尽; 但她别无选择 , 她必须站出来 。
她知道还有很多人正在经历和她同样的煎熬 , 她们需要帮她们找到一个理由 , 继续活下去 。
“我一直很固执 , 但也正是这种固执 , 帮助我在痛苦中康复过来 。 ”

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
固执的她 , 还做了一件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 。  她在《生命暗章》里加入了性侵者的视角 。
也就是说 , 在小说里 , 她向读者同时展示了加害者与受害者双方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环境 。
为什么一个15岁的孩子 , 会这样伤害别人 , 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什么样的环境把他培养成这样?
她想知道答案 。
她对于性侵者的了解并不多 , 只知道他15岁 , 是个流浪者 , 没有固定住所 , 父母离婚了 , 他是文盲 , 家里有人有犯罪记录 。

为了探究真相 , 她曾经试图向警方询问性侵者的背景 , 但被警察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了 。
于是她开始对流浪者社群做调研 , 跟流浪者接触; 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 也了解到了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
她还去拜访了法医、心理学家、缓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 从他们那里了解其他青少年性侵犯罪的原因 。
于是有了《生命暗章》里“钱宁”这个角色 。
他的父亲酗酒、家暴 , 母亲离家出走 , 哥哥有点钱就教给钱宁怎么泡妞 , 还告诉他记住:所有女孩都在心里期待被男人亲吻 , 只是她们嘴硬不说 。
一年后 , 钱宁在晚上搭讪了一个棕色头发的女孩 , 把她拉到树林里强奸了 。
在李怀瑜的笔下 , 钱宁不仅仅是施暴者 , 本质上 , 他也是受害者 。  是原生家庭的不完整、社会的歧视、贫穷的打击 , 让他没有机会走上正途 。

得有怎样坚定的信念 , 才能在忍受痛苦的同时 , 还去共情一个伤害了自己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