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丨中国大学校徽宇宙的尽头,是消消乐吧?( 二 )



萌萌的小动物固然可爱 但大学毕竟是严肃搞学习的地方 于是 , 中国高校校徽大多走向了书法派 对字体稍加变化 , 严谨治学 简单活泼的味道就有了 不难发现 , 在一众书法字体里 中国高校独爱篆书 , 包括北大 复旦、华中师大等都是采用篆体 南都曾梳理了920个中国校徽 其中104个都是篆体 这很有可能是受北大影响 毕竟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是篆书第一次被用在校徽设计上 造型采用瓦当形状 , 上下排列 , 左右对称 构成一个圆形 , 结构完满且具有美感 而最为知名的便是其寓意 两个侧立的人和底下站着的人 一起构成 “三人成众” 的含义 体现了北大“以人为主”的办学理念 还有解释说底下的人代表老师 上面的人代表学生 是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意思 文化人果然是文化人 同样采用篆体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 三人并排是“众”字 , 切合“人民”二字 可不是你们想的什么羞耻play 况且这校徽分明走在了三胎政策的前沿 而在做书法变体时 , 首要的问题就是: 到底放几个字?毕竟如果撞简称 那可挺尴尬 大多数学校的选择是—— 放两个字的校名简写 例如北大、复旦、南开、华中师大 用的都是比较独特的简写 也是 , 哪个学校想和北大撞简写呢? 除了放简写外 还有部分学校选择放全称或是突出重点 比如深圳大学就简单直接 , 放上了全称 相比深圳大学 福州大学可以说是走极简风 一个“福”字走天下 , 倒也能一眼让人记住 于是 , 每逢过年 福州大学的同学们 连集福字都先人一步—— 在大家还在找“福”字时 福大学子直接拿出学生证 对准校徽一扫 , 五福到手 , 快乐我有


每个学校都有一栋承载着文化的老建筑 而承载着大学文化的建筑剪影 往往成为校徽设计的最佳素材 湖南大学校徽里的岳麓书院 武汉大学校徽里的老图书馆 中山大学校徽里的国立广东大学“大钟楼” 都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所以 , 下一次旅游逛高校 记得要先打卡校徽里的标志性建筑 /看图猜学校/ 在校徽设计上这件事上 与综合类大学相比 特色类大学的思路则完全不同 着重在校徽上突出专业特色 而且规律明显 , 真正名副其实 例如 , 象征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天平 一定会出现在政法大学的校徽上 曾经培养出无数影视明星的北京电影学院 校徽主体是电影胶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徽 以地球和经纬线为背景 代表了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 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徽 以海洋和蓝天为背景 着实是海洋人、海洋魂 而纵观全国交通大学 无论是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北京交大 西南交大 , 还是台湾交通大学 校徽上全部都有锤子 难怪有网友说 交通大学的校徽拼起来 那就是一句话—— 咱们就是喜欢个锤子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仔细看 , 这几个校徽的共享元素 都有铁锤、铁砧、齿轮 其实 交通大学也挺难的 , 能够代表工程的 可不就是铁锤和铁砧了 况且这几所学校本就出于同一个源头 因此校徽极其相似也不为奇怪 校徽里都有的书籍 则代表了工程教育和工读并重的意思 书籍既有中式线装书 还有西式书 , 有学贯中西的含义 前有交通大学校徽热衷于锤子 后有女子学院爱拼“女”字 中华女子学院和湖南女子学院的校徽 不约而同地分别以心型 和“W”字母拼出“女”字 让湖南女子学院颇有些 “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分院”的味道 虽说 , 部分同类型大学的校徽 相似得仿佛复制粘贴 但也很难苛责 校徽设计兴师劳众、耗时耗神 既要体现专业特色 又得反映学校特点 , 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说到校徽设计 专门干这行的各大美院们绝不认输 比如中国美术学院的这个logo 一看就有搞艺术的范儿了 这校徽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是“国”和“美”两个汉字 融为一体的变形 再品品别人家的校徽设计灵感—— “国字无边 , 美玉其中” 意蕴感瞬间就上去了 (看不懂的就是最Dior的) 而还有些学校的校徽告诉我们 卷的远不止是图案和风格 , 还有形状 大多数中国高校校徽都是圆形、方形 三角形 , 但你见过盾牌型校徽吗?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不算 请仔细看下面的校徽 不止有盾牌 , 还有皇冠、双麒麟和双蛇杖 瞅一眼都会被金光灿灿闪瞎眼 满满的贵族气息 这是南方医科大学的校徽 总有小伙伴说看起来像军队标志 人家确实有渊源 , 毕竟前身可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蛇杖经常会出现在与医学相关的logo中 不光是医学院校爱用 医疗机构、救护车上也会有 它是古希腊医学之神 埃斯克莱庇厄斯的象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