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枪战,冷枪战,打得鬼子不动弹;今天俩,明天仨,加起来就是个歼灭战 。嗨!大家都来开展冷枪战,管叫美国鬼子早完蛋……”这是当年号召冷枪冷炮杀敌的歌谣 。当时,各个部队不但开展冷枪冷炮竞赛,还积极总结交流,战士们总结出“跑步打胸前,上山打头,下山打腿”的歼敌经验,山岭间回响着志愿军战士清脆的枪声 。
“邹习祥等狙击手用的是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我们俗称‘水连珠’,比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用的枪好不了多少 。这种步枪靠眼睛观察来瞄准射击,而对手是有4倍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 。对于邹习祥来说,战场上打仗,不是在山里打猎,那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会影响命中率 。但凭着这种装备,他平均2枪消灭一个敌人,把美军打得受不了了,这是很了不起的 。”军史专家张嵩山说 。
据第15军军史馆展陈公布的数据,在整个防御作战中,第15军冷枪冷炮歼敌近2万人 。“第15军打得最好的是邹习祥所在的1连,1连的30个狙击小组里面,邹习祥这一组战绩最好 。”张嵩山说 。
据《陆军第十五军军史》记载:我冷枪冷炮运动普遍开展后,敌前沿阵地上,死气沉沉,除少数哨兵外,大都龟缩在地堡内或山后死角处 。敌为防我冷枪冷炮射击,不断加深交通壕 。敌前沿阵地上的哨兵也很少露头,只好依赖潜望镜进行观察 。敌人终日龟缩在地堡内不敢外出,不得已外出时,也是极度紧张,跑步通过 。即使这样,也难以躲过我猎手的冷枪 。敌汽车要通过常遭我袭击的地段时,都是利用拂晓,并施放大量烟幕后通过,以防我高射机枪平射袭击 。
“‘狙击兵岭’写进美军的作战报告,载入他们的军史里 。用冷枪在异国的土地上打出一个地名来,这在我们解放军的战争史上,仅此一例 。”张嵩山说 。
九死一生:回归田园英雄无言
1952年秋,上甘岭战役打响 。
邹习祥生前曾向家人回忆起这场惨烈异常的战役 。当时弹尽粮绝,他和战友们躲在一个洞里,没有水,渴了就舔一舔石壁,饿了七天七夜 。大家商量不能再坐以待毙,决定让身手最好的邹习祥出去找救兵 。
为了分散敌人注意力,邹习祥故意扔出一个空罐头盒子,用响声吸引敌人,自己跑出洞口 。为了躲避敌人的探照灯,他钻进成堆的尸体下面,即使如此,也差一点被敌人的刺刀刺到 。邹习祥找到部队时已极度虚弱,昏迷许久才醒过来 。等部队找到洞里的战友时,很多人已经牺牲了 。
“小时候,村里放《上甘岭》电影,他看到战士扔空罐头盒子吸引敌人的镜头,还说‘是我扔的’ 。”邹习祥的孙子、51岁的邹军说 。
“上甘岭一役九死一生,邹习祥是45师里为数不多的,经历过上甘岭战役全过程的英雄 。而且,在上甘岭,15军的战斗英雄璨若星河,如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邹习祥能立下一等功,很不简单 。”张嵩山说 。
邹习祥1954年回国 。1956年4月,34岁的他转业回到务川县 。
回到家乡的他,从不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在战场上的功劳 。他曾在乡镇任职,又协助大队发展多种经营,后来回家默默无闻务农 。据说,偶尔上山挖野菜,与放牛的小孩聊天,他会淡淡地说一句:“打枪?我准得很呢 。”直到20世纪80年代,县里多次来村里了解邹习祥的情况,给他送慰问品,村里人才知道这个“性格刚强、脾气耿直、爱帮助人”的退伍军人曾是朝鲜战场上的神枪手,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他众多的勋章 。
“那个年代罐头是高档品,爷爷却从来不吃,别人送的橘子、梨子罐头,他都要退回去 。”采访人员问起不吃罐头的原因,是否和当年战场上用罐头吸引敌军火力有关,邹军回答:“我们也不敢问,怕会勾起他的伤心事 。有一次,他对我说,要说英雄,牺牲的那些战友才算是英雄,我们活着的人不算 。”
邹习祥满身冻疮,时常发作,家中常备一种自制药膏:露水草晒干烧成灰,和菜油一起炒 。痛痒难忍时,家人便用鸡毛抹这种药膏帮他止痒 。
近年来,随着《跨过鸭绿江》等影视作品热映,务川县委宣传部、县档案馆多方搜集这位家乡英雄的生平事迹,许多点点滴滴逐渐被挖掘出来 。
经过媒体报道广为流传的邹习祥画像,是家人20多年前找画师画的 。“爷爷在世时拍的照片不多,有一年县里来给他照相,我记得他很少穿得那么正式,还戴着勋章 。他去世几年后,我发现这张照片已经残破,特别是勋章那一块都模糊不清了,所以找人按照片画了这张像 。”邹习祥孙子邹银强说 。
推荐阅读
- 翠微却顾集|读徐俊《翠微却顾集》:以“中华”之名,为文化守护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胡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做公开检讨的省委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揭秘梁山十大名不副实的绰号
- 狄青闯三关的爱情故事 狄青的老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