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吴丰昌院士: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 (采访人员许维娜)采访人员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获悉 , 由该协会组织开展的2021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遴选工作已经完成 , 并计划于2月21日举行的2021年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上对榜单内容进行发布 。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 从遴选角度看 , 今年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 入榜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 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央国企等纷纷入榜 。
作为“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资源环境领域终评专家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在接受人民网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 , 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
产业结构调整将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吴丰昌介绍 , 如果将过去以解决污染问题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科技称为1.0时代 , 进入新发展阶段 , 生态环境科技则步入引导社会绿色发展的2.0时代 。 生态环境科技主要围绕统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绿色转型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产业绿色革命 。
步入以科技进步引导社会绿色发展的2.0时代 , 产业结构有哪些改变?吴丰昌认为 , 2.0时代 , 绿色科技将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 引起大范围的社会变革 , 产业结构调整也必将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
他强调 ,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将成为2.0时代支撑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 , 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
一是绿色低碳引领发展 , 进一步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 。 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 , 首先要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一方面 , 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 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发展 , 着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 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 , 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 , 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 , 发展环保产业 ,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二是创新推动协同融合 ,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 。 近年来 , 纳米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 , 为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 纳米新材料可以改善生产工艺 , 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 减少原材料施用 , 显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应用在污染处理方面 , 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 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 , 解决了环境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 , 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 , 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 。
三是需求驱动变革 , 进一步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优化升级 。 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 , 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 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 , 减污降碳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 , 将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 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 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 此外 , 节能环保产品将向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 , 吴丰昌预测:“未来具有研发实力的国内节能设备、污染治理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骨干龙头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 将促进市场和行业秩序的进一步整合与规范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 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 ”
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2020年 , 中国科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围绕“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关键环节 , 构建了“科创中国”榜单顶层体系 , 遴选发布了2020年“科创中国”榜单 。
在此基础上 , 2021年“科创中国”榜单工作进行了创新 , 不仅聚焦的产业领域有所增加 , 并邀请多位院士和各领域专家参与榜单评审工作 。
吴丰昌指出 , 先导技术榜单代表了重大领域科技的前沿水平和技术重大突破 。 能入选的技术还要具备一定成熟度且通过早期验证 , 其商业模式要可见、商业潜力巨大 , 具备技术转化条件 。
“可见该榜单评选过程非常严格 , 既关注科技创新突破 , 但更加聚焦于技术实用性、可推广性 , 入选技术能就地转化 , 实现技术与地方的需求精准匹配 。 ”在他看来 , 该榜单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的有效渠道 , 对推动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助力 。 二是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 三是激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科技创新的活力 。
吴丰昌认为 ,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全要素、多资源耦合的复杂系统工程 , 不仅涉及到政、产、学、研、用、金、介、媒等各个要素的参与 , 而且需要技术、人才、市场、政策、资本等资源投入 , 种种因素导致成果转化落地有难度 。
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吴丰昌强调 ,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态环境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更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
一要坚持“四个面向” , 提高科技攻关的“实效性” 。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重要方针 ,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重点领域 , 凝练关键卡脖子问题 , 通过问题带动科技创新 , 将科研与产业连成一体 , 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机制 ,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 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 鼓励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 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
二要健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 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 建立链条完整、制度健全、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推动从科学研究、实验试验、中试熟化、规模验证、二次研发、工程设计到标准化产品或工艺上下游的有效衔接 , 打造系统的产学研用协作模式 , 真正实现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落地的良性互动 , 保障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畅通 。
【技术|吴丰昌院士:推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三要优化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 ,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力 。 政策法规是助推器 , 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 ,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制度保障 。 金融扶持是加速器 , 以政策为杠杆 , 从产业环境、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政策等方面 , 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友好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激活科技创新的全要素 , 撬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 多元金融服务助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 通过设立金融服务联盟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等多种途径 , 打造金融服务平台 ,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