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袜香(《新修》) , 茴香(《纲目》) , 土茴香(《图经本草》) , 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 。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内蒙古、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 。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 , 干燥 , 打下果实 , 除去杂质 。
【历史沿革】宋代有炒和酒炒(《博济》) , 焙(《普本》) , 盐炒、青盐拌、黑牵牛制法(《朱氏》)等 。明代基本同前 。清代增加了炒炭(《暑疫》)和麸炒法(《食疗》)等 。现行有盐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炒(《集成》) , 盐、酒、醋、童便制法(《甘肃》)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盐制
取净小茴香 , 用盐水拌匀 , 闷透 , 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 , 取出 , 放凉 。每小茴香100kg , 用食盐2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炒制
取小茴香 , 用微火炒3~4分钟至淡黄色具焦斑 , 或炒至深黄色(《集成》) 。
3.四制(盐、酒、醋、童便制)将大青盐加入黄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开 , 将净小茴香倒人 , 拌匀 , 稍闷 , 用文火炒至微黄色 , 出锅 , 摊开 , 晾凉 。每小茴香100kg , 用大青盐1.7kg , 黄酒、醋及童便各6.25kg(《甘肃》) 。
【成品性状】小茴香:呈稻谷状小粒 。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 。背面隆起 , 有纵棱5条 。果实易分离成瓣 , 每瓣呈椭圆形 。断面灰白色 , 有油性 。气芳香 , 味辛而后甘 。盐小茴香:微鼓起 。色泽加深 , 偶有焦斑 。味微咸 。炒小茴香:表面淡黄色或深黄色 , 具焦斑 。盐、酒、醋、童便制小茴香:表面微黄色 。
【性味与归经】辛 , 温 。归肝、肾、脾、胃经 。
【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 , 理气和胃 。用于寒疝腹痛 , 痛经 , 小腹冷痛 , 脘腹胀痛 , 
食少吐泻 。盐小茴香 , 暖肾散寒止痛 , 用于寒疝腹痛 , 经寒腹痛 。
【用法与用量】3~6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
【处方应付】处方写小茴香、盐茴香付盐制小茴香;写炒茴香、生茴香、四制小茴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小茴香生品辛散理气作用偏胜 , 常用于胃寒呕吐 , 小腹冷痛 , 脘腹胀痛 。盐炙后辛散作用稍缓 , 专行下焦 , 长于温肾祛寒 , 常用于疝气疼痛、睾丸坠痛、肾虚腰痛 。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和挥发油 , 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酸、棕榈酸等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通过对小茴香生品、清炒品及盐炙品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测定及薄层色谱 , 发现清炒、盐炙小茴香与生品比较含量显著降低 , 且盐炙品降低较多 , 因而降低了对胃的刺激性 。但挥发油组分无变化 , 物理常数发生了改变 , 这可能与炮制后挥发油的组分比例发生了改变有关有人对小茴香生品和盐炙品的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组织显微结构及其复方煎液作了初步分析 , 结果如下:生品与盐炙品(按药典法炮制)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 生品为2.32(ml/g)% , 炮制品为2.03(ml/g)% 。再测定挥发油的比旋度 , 生小茴香挥发油为+18.28° , 折光率为1.5366 , 比重为0.94 。盐炙挥发油比旋度为+14.86° , 折光率为1.5361 , 比重为0.98 。又通过薄层定性检查发现 , 小茴香炮制品中挥发油斑点数、R , 值、颜色与生品均无差异 。复方煎液的挥发油中有小茴香挥发油存在 , 只是缺了某些组分 。显微结构观察表明 , 炮制对小茴香油管有破坏作用 , 可使分泌细胞破裂 , 油滴从油管之中扩散至周围薄壁组织中 , 在炮制过程中因受热易挥发掉 , 因此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明显低于生品对炮制前后小茴香挥发油含量范围、具体化学成分作了详细分析研究 , 结果是:生小茴香挥发油含量为1.7%~4.6%(6种样品不同批号) , 炮制后挥发油总量减少1.67%~8.03% 。炮制后挥发油中均含有16种组分 , 主要成分为茴香醚(69.2%)、小茴香酮(8.7%)、爱草脑(5.65%) , 炮制后这三种成分相对量变为:67.723%、8.820%、6.206%
2.工艺研究
有人分析了小茴香10种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和水溶性成分含量 。这10种样品为:①生小茴香(取适量小茴香 , 除去杂质、备用) 。②生碎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实验前捣碎为40目粗粉备用) 。③微炒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微火微炒至表面微黄色 , 微有香气 , 取出放凉备用) 。④炒黄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按传统清炒法 , 炒至表面黄色 , 有香气) 。⑤焙小茴香(取适量小茴香 , 隔纸在炉台上焙至表面呈微黄色 , 微有香气) 。⑥盐炒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按传统盐炒法(每100kg小茴香用盐2kg) , 制成炒黄小茴香〕 。⑦盐浸小茴香(以适量净小茴香 , 按100kg小茴香用2kg盐比例的食盐化成适量盐水 , 与小茴香拌匀 , 待其吸尽盐水 , 恒温箱低温60℃烘干备用) 。⑧酒炒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按传统酒炒法(100kg小茴香用15kg黄酒)制成炒黄小茴香〕 。⑨酒浸炒黄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按酒炒小茴香用酒量 , 拌匀 , 浸一宿 , 文火炒至黄色 , 取出放凉备用) 。①麸炒小茴香(取适量净小茴香 , 按传统麸炒法 , 制成炒黄小茴香) 。上述样品均低温干燥(40℃)6~8小时 , 测定挥发油含量 , 发现生品和生碎品含量最高 , 皆为3.93ml/100g , 其次为盐浸小茴香(3.60ml/100g)、微炒小茴香(3.52ml/100g)、焙小茴香(3.48ml/100g) , 酒浸炒黄品最低(2.98ml/100g) 。从3号开始的不同炮制品与生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小茴香
生品与不同炮制品水溶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 小茴香生碎品、盐炒品、盐浸品含量较高 , 生碎品和不同炮制品与生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综合上述结果 , 小茴香微炒或盐浸烘干炮制法其挥发油含量较生品损失较少 , 水溶性成分含量却较生品增高 , 这可能为其治寒疝疼痛、脘腹胀痛等症的主要物质基础 , 故初步认为小茴香以微炒或盐浸低温烘干之炮制品捣碎入药为宜
【小茴香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盐小茴香、四制小茴香密闭保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