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对话外卖平台商家:对抽佣规则早有怨言 看似降低实际更贵
百万骑手的社保问题还未解决 , 外卖平台又遇上了“新难题” 。2月18日 , 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其中一条指出 , 要求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 , 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
消息一发布 , 美团(03690.HK)股价突然急速下跌 , 一度跌逾17% , 当日收盘市值蒸发超2000亿港币 。饿了么的母公司阿里巴巴港股(09988.HK)当天也跌了2.85% , 美股(BABA.US)也于当晚跌去4.37% 。
商户服务费俗称“佣金” , 直接关系着外卖平台的利润 , 也一直是外卖平台与商户之间争议最多的部分 。
2021年5月 , 美团与饿了么双双推行费率改革 , 不再采用原来的一口价佣金抽取方式 , 而是拆分为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 。
但调整后的效果如何?2月20日 , 红星资本局采访了多位餐饮商家 。上海市的商家王芝表示:“实际上平台抽取的 , 根本不止明面上的那点佣金 。”成都市的商家徐刚也提及:“表面上看 , 抽佣从以前的20%降低到6.2% , 降幅很大 。但是平台会从其他地方加码 。”
红星资本局发现 , 复杂的服务费计算规则、繁多的活动促销支出让餐饮商家颇有“怨言” , 但最终为这些买单的 , 仍然是消费者 。
文章图片
14部门联合发文引导外卖平台降佣 美团、阿里两巨头股价暴跌
2月18日下午3时左右 , 临近港股收市 , 美团(03690.HK)股价突然急速下跌 , 一度跌逾17% , 刷新了近一年来的股价新低 。
与“美团港股大跳水”相关的利空消息 , 来源于一则监管政策的发布 。
就在美团股价跳水的几分钟前 , 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其中一条指出 , 要求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 , 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
文章图片
“外卖平台”、“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等关键词 , 将市场目光聚焦到了两大互联网外卖平台——美团与饿了么身上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 , 不止美团 , 饿了么的母公司阿里巴巴港股也在同一时间急速下挫 , 最大跌幅为3.42% 。
截至18日收盘 , 美团收报188港元/股 , 大跌14.86% , 一日市值蒸发超2000亿港币 。饿了么母公司阿里巴巴港股跌去2.85% , 美股也于当晚跌去4.37% 。
“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为何影响如此之大?
用美团的话来说:“外卖是一个连接用户、商家、骑手三方的业务 , 也是一个微利业务 , 主要靠佣金支撑运转 , 成本大头是骑手工资 。”
饿了么没有单独拆分的财报 。但以美团为例 , 业务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餐饮外卖 , 到店、酒店及旅游 , 以及新业务和其他 。餐饮外卖收入是美团营收的重要一环 , 商家在其平台上产生的订单所支付的佣金无疑是其收入的大头 。
这一点从财报中也可以看出来:美团2021年三季报显示 , 本季总收入488.3亿元 , 其中佣金收入为295.6亿元 , 撑起了营收的半壁江山 。而整个佣金收入的大头又来自餐饮外卖 , 232.2亿元的金额占到了佣金收入的8成之多 。
文章图片
简单来说 , “佣金”直接关系着外卖平台的利润 。市场声音认为 , 监管政策的发布 , 外卖平台必然要让出部分利润 , 利空也就不难理解了 。
截至2月21日收盘 , 美团港股仍然保持下跌态势 , 收跌3.99%报180.5港元/股 , 已是52周以来的新低 。而阿里巴巴港股同样也是下跌 , 收跌3.85%报114.9港元/股 。
去年5月两平台改变抽佣规则 商户:看似降低、实际更贵
实际上 , 佣金一直是外卖平台与商户之间争议最多的部分 。
早在2020年初 , 重庆、河北、云南等多地餐饮协会就曾发文“声讨”美团 , 直指佣金高的问题 。
到了2020年4月 , 广东省33家餐饮协会联名发布了《致美团外卖的联名交涉函》 , 其中提到美团外卖佣金率持续增长 , 从2015年的1.1%涨到12.6% , 新开餐饮商户的佣金最高达26% , 已大大超过了广大餐饮商家忍受的临界点 。
一周后 , 美团外卖对此事作出回应:“八成以上商户佣金在10%至20%之间 , 真实数字远低于传言 。目前外卖平均每单利润不到2毛钱 , 平台绝大部分收入需要投入到专业配送、获取订单和数字化建设中 。”
这件事也推动了一年后美团外卖“费率透明化改革” 。红星资本局曾报道 , 2021年5月 , 美团外卖推行新费率模式 , 不再采用原来的一口价佣金抽取方式 , 而是拆分为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 。几乎同一时间 , 饿了么也宣布试点“费率透明化” , 同样拆分为技术服务费与履约技术服务费 。
文章图片
美团强调:“直接降佣金 , 虽然简单 , 但无法持续 , 结构性的收费调整才能让整个外卖生态往更多赢、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
但调整后的效果如何?2月20日 , 红星资本局采访了多位餐饮商家 。徐刚(化名)在成都经营着一家小餐馆 , 与大多数商家一样 , 他在开店之初就上线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 。“去年费率调整后 , 表面看上去好像降低了 , 但实际上更贵了” , 徐刚说道 。
徐刚向红星资本局展示了美团外卖服务费规则 , 其中“技术服务费”一栏显示“佣金比例6.2%”的字样 。他表示:“表面上看 , 抽佣从以前的20%降低到6.2% , 降幅很大 , 但是平台会从其他地方加码 。”
从哪些地方加码?徐刚拿出当天美团外卖的订单截图举例:这一单顾客实际支付了27.36元 , 技术服务费1.51元 , 履约服务费3.55元 , 环保捐赠0.02元 。按美团的说法 , 抽去这两部分 , 徐刚应该到手22.28元 , 但是美团外卖后台显示 , 徐刚实际到手19.24元 , 那么3.04元的差额去了哪里?
“这3.04元去了哪里?我自己都一脸懵的 , 如果不用心去看去算 , 根本不知道钱被扣到哪里去了 。”徐刚说道 。
文章图片
红星资本局发现 , 3.04元的差价与另一页面中“配送费”金额相同 。也就是说 , 徐刚这一单实际被抽走了“配送费+技术服务费+履约服务费”三项 , 占订单金额的29.7% , 远远高出“改革”前的20%固定费率 。
如此复杂的费率规则 , 让商家们困惑不已 。徐刚向红星资本局坦言:“这个规则不是你问两个问题就能搞懂的 , 甚至对我们餐饮商户来说 , 新商家短时间内都搞不明白 。”
外卖商家对佣金“怨言”不断 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对外卖平台费率规则同样感到困惑的 , 还有上海一家餐饮店的老板王芝(化名) 。
“没做过餐饮外卖的人可能觉得平台抽这几块钱还能接受 , 但实际上平台抽取的 , 根本不止明面上的那点佣金 。”王芝表示 。
王芝向红星资本局展示了饿了么外卖平台的收费规则 , 包括:蜂鸟快送+技术服务费+履约技术服务费 。在技术服务费一栏 , 抽佣费率标为“20.50%” 。王芝表示:“这样的抽成方式 , 看起来低了 , 只有商家才清楚 , 加了时段与距离后 , 实际是更高了 。”
王芝拿出20日当天饿了么平台的订单举例:“比如这份毛血旺 , 顾客实际支付31.7元 , 平台服务费6.39元 , 而我到手只有19.41元 。”红星资本局发现 , 顾客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平台服务费用 , 与商家到手金额相比 , 中间还有5.9元的差额 。王芝还提及:“美团甚至隐藏了顾客实际支付金额 , 需要点进页面才能看到 , 忙起来根本不会仔细去算 。”
文章图片
19.41元的到手收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王芝解释称:“这种抽成方式 , 跟客人实际付多少钱没有任何关系 , 只与产品定价和促销活动大小有关” 。红星资本局发现 , 这份毛血旺合计58.79元 , 其中商家活动支出一栏就减去了32.99元 , 再减去平台服务费6.39元后 , 才是王芝的到手收入 。
文章图片
“表面上看抽佣服务费只标了5.29元 , 但实际上更高 , 平台是变着法从商家端抽佣” , 王芝说 。
这一说法也可以从美团的财报数据中得到印证 。红星资本局发现 , 在改革前的2020年第三季度 , 美团餐饮外卖佣金收入为182.5亿元 , 完成订单笔数为34.9亿笔 , 平均每笔订单佣金收入为5.23元 。改革后的2021年第三季度 , 外卖佣金收入为232.2亿元 , 完成订单笔数为43.6亿笔 , 平均每笔订单佣金收入为5.32 元 , 高于去年同期0.1元左右 。
财报中的微小增长 , 落在每一个商家头上 , 都不止数字那么简单 。王芝细数:“平台会员红包商家出大头、减配送费活动商家全出、美团有天天神券商家出3元、膨胀红包商家出5元、饿了么的吃货红包商家也要出3-4元不等 。”也就是说 , 消费者看似从平台得到的“福利” , 背后却是商家来承担 。
除了活动支出 , 王芝的店还要花钱做推广:“2个平台每天推广费大概300元 , 不推广我的订单就会腰斩 。”
复杂的服务费计算规则、繁多的活动促销支出让餐饮商家颇有“怨言” , 但最终为这些买单的 , 仍然是消费者 。
王芝坦言 , 如此背景下 , 为了保证利润 , 商家对餐品的定价只会越来越高 , 活动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徐刚也表示 , 商家的利润少了 , 就会想办法降低自己的成本 , 这就导致餐品价格越来越高 , 但质量却没办法保证 。
对于未来费率是否会降低 , 王芝和徐刚有着同样的担忧:“降费率短期内会降低我们的成本 , 但平台会不会又通过其他方式找补回来?”
采访人员/俞瑶 强亚铣
【视点·观察|对话外卖平台商家:对抽佣规则早有怨言 看似降低实际更贵】编辑/余冬梅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谁是宁德时代的“假想敌”?
- 视点·观察|去哪儿网因违反劳动法延长工作时间被罚3250元 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整改
- 视点·观察|“百万网红”月收入仅数千元?网络主播行业固化玩家们何去何从
- 视点·观察|小伙称工资单被同事看到遭开除 “家规”不能与法律冲突
- 团队|灵活机制让产学研转化提速(科技视点·探访新型研发机构①)
- 视点·观察|邮政卖咖啡 谁都想来喝一杯?
- 视点·观察|柬埔寨网诈受害者自述:绑架、抢劫、威胁……险象环生
- 视点·观察|广州下雪?专家回应:可能是霰、下雪概率较小
- 视点·观察|新东方直播带货快俩月做得怎么样?累计销售额454.76万元
- 视点·观察|揭开Pegasus间谍软件丑闻的 是一张留在iPhone上的假图像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