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重庆市120急救调度中心 , 有了智慧化的加持 , 救护车、急救人员、病患情况等信息都能及时反馈到该中心和相关医院 。 采访人员 崔力 摄\视觉重庆
进入小区 , 刷一下脸 , 大门立马打开;踏入工地 , 是否做核酸检测 , 查二维码揭晓答案;戴上VR眼镜 , 可以穿越时空、游览全重庆;到商场吃饭 , 智能机器人引导你前行……如今的重庆 , 城市越来越“智慧”了 。
2月23日 , 采访人员从市大数据发展局获悉 , 为打造“智慧名城” , 今年我市还将实施一系列重磅举措 , 包括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 , 打造超10个融跨平台等 。
重庆离“智慧名城”还有多远?
优势——
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力排全国第七
钓鱼爱好者王林 , 最近很纳闷 。
连续3周 , 他带两根杆到江北区相国寺码头附近钓鱼 , 钓了3次 , 被抓到3次 。 他有些不解地说:“第二根杆刚下水 , 就被抓到了 。 江北好像到处都有眼睛 。 ”
这个神秘的眼睛 , 就是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安装的摄像头 。
“我市自2020年6月建设‘智慧名城’以来 , 已打造71个‘住业游乐购’典型应用场景 。 ”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
【市民|打通底层数据 重庆“智慧名城”建设加码】如市民关注“渝视救”视频120微信小程序 , 即可连通医生开启远程急救;开行的新能源车若电池坏了、电量不足了 , 后方的动力电池风险实时监控与预警大数据平台可实时提醒;购买景点、住宿门票 , “掌”上全搞定 , 戴上VR眼镜 , 还可以穿越时空、游览全重庆;走进商场 , 点击触摸屏 , 所有门店介绍一目了然 , 还有机器人带你前往相应门店 。
“我们正打通多个部门的底层数据 , 建设融跨平台 , 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 , 既为市民提供便利 , 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 ”上述负责人说 。
所谓融跨平台 , 是指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 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
上述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就属于融跨平台 , 不仅市民钓鱼能被抓拍 , 嘉陵江江边水位、江面漂浮物等62个事件类型也能发现 。 这些事件处置涉及该区住建委、文旅委、农业农村委、环保局等多个部门 。 截至目前 , 该中心覆盖约3万个摄像头 , 去年处置事件达36万件 。
渝康码是另一个融跨平台 。 其汇聚卫生健康、公安、工信、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 , 为广大市民及进(返)渝人员提供自身防疫相关健康状态查询 。 截至目前 , 渝康码已上线新冠疫苗接种跨省查询、涉疫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弹窗”提示、核酸检测二维码、“防疫伞”标识等多项功能 , 累计提供超64亿次查询服务 , 成为疫情防控线上好帮手 。
除此之外 , “渝快政”上线推广 , “渝快融”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达27.3万、助企融资超400亿元 , “渝快办”获国办通报表扬 。
去年11月 , 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 指出重庆数字化转型能力继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青岛等城市后 , 列全国第七位 。
不足——
政务数据质量、信息化系统共建共享水平不高
然而 , 距离“智慧名城” , 重庆还有不少的差距 。
比如 ,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 已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 , 市民像坐普通出租车一样 , 付费即可坐无人驾驶车 。 而我市还只是在部分路段测试运营 , 市民体验有限 。
再如 , 杭州“城市大脑”打造的“医院周边治理应用场景” , 大幅缓解车辆拥堵难题 。 以地处闹市、毗邻西湖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 , 周边车辆平均等候时间已从90分钟缩短到最短3分钟 。 而我市部分大型医院周边拥堵成常态 。
“之所以‘痛点’‘堵点’‘难点’存在 , 是因为我市底层数据还没完全打通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许云林说 ,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据共享 , 但我市部分单位共享出来的政务数据质量不是很高 , 可用的数据不够多 。 ”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市—区县”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体系 , 实现国家部委、76个市级部门、40个区县及开发区政务数据共享;2021年 , 我市实现政务数据共享4055类、汇聚3309类、开放1310类 , 累计调用数据142亿条 。 但许云林认为 , 对比浙江、上海等地 , 这还不够 , 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云长制”优势 , 提升数据质量 。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是大势所趋 。 ”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重庆公司总经理纪磊说 , 重庆要进一步利用数据 , 创新打造更多智慧应用场景 , 促进大数据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融合 。
此外 , 多位专家还提出 , 我市信息化系统共建共享水平需要提升 。 “现在很多部门都是自己建自己的 , 会导致财政资金浪费 。 ”许云林就认为 , 我市应强化统筹机制 , 由统一的平台提供功能组建、软件服务 , 通过规模化采购等节约财政资金 ,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怎么办——
打通底层数据 , 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
发现差距 , 就加油干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我市正进一步打通底层数据 , 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 , 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智能更便捷 。
位于两江新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 正在打通城管、建设、公安等部门数据 , 让路和车更聪明 , 市民坐无人车指日可待 。
重庆“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正在升级 , 计划接入更多应用场景 , 做到全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调度、一网治理 。
数字重庆公司正在实施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项目 , 通过择优引入共性技术、业务协同、知识模型、安全保障等服务能力 , 统一提供给全市各政府部门 , 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 去年7月底 , 该平台就可提供200多项共性技术、业务协同能力组件 。
此外 , 市大数据发展局还将在今年加快构建“8611”一体化场景建设体系 。 “8611” , 即8大基础能力+6大支撑体系+10个以上融跨平台及100个以上典型应用 。
8大基础能力 , 指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三千兆”城市、AIoT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山城链” , 升级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数字重庆云平台 , 推广中新国际数据通道 , 提升数字、网络、算力等场景建设基础能力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 作为城市数字底座 , 我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由市大数据发展局、市住建委、市规自局三个部门联合牵头 , 在全国尚属首例 。 同时还在全国率先部署基于“CIM城市建设服务平台+CIM国土空间服务平台+CIM融合应用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总体架构 , 既可以满足城市建设、国土空间部门自身业务应用所需 , 又可支撑全市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应用 。
6大支撑体系 , 指推动“数据目录、数据标准、逻辑架构、系统接口、业务流程、能力组件”六统一 , 持续提升数据支撑能力、系统融合能力、业务协同能力 , 夯实场景融跨共性支撑 。
在打造智慧城市融跨平台方面 , 今年我市力争建成投用5个以上 。 如 , 推进“渝快政”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 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统一协同办公水平 , 今年用户力争突破5万人 。
市民感受最直接的是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 聚焦市民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 , 今年我市力争在基层治理、交通出行等领域新打造20个以上典型应用 。
推荐阅读
- 示范区|大理市民尝鲜体验自动驾驶 大理州智能网联产业搭建开放生态
- 示范|深圳市民可在南山区免费搭乘无人车
- 市民|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正式落地深圳
- 市民|踏“海浪”踩“冰面”,中关村西区广场3D场景引市民打卡
- 服务网|打通地震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
- 员工|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入职001号数字人员工,商汤科技助力打通智能服务系统
- IT|疯抢“冰墩墩”:市民守夜求一墩,黄牛转手赚四倍
- 市民|超大屏直播冬奥、VR体验冰雪运动,延庆5G+8K视听小站启用
- 开发区|烟台:市民“8K看奥运”
- 市民|上海嘉定四家二级医院启用移动PCR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