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98亿元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正蓄势崛起( 二 )


山东港口国际航运金融中心位于市北区邮轮母港启动区,在地铁2号线邮轮母港站南侧,总投资14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投用,将提供给山东港口航运、金控、科技三个板块集团和董家口铁路公司以及青岛港相关部门、单位入驻使用。同时服务周边区域的办公及公寓人群,为邮轮母港启动区提供办公、商业、居住等服务保障需求。
未来,沿着青岛漫长蜿蜒的海岸线,不仅能看到桥吊林立、船舶饱满的码头作业场景,更有业态模式新、平台属性强、科技含量高的航运贸易金融项目拔地而起,见证青岛现代航运服务业的蓄势崛起,推动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和谐统一。
探索增长动力的转换
某种程度上,借助港口重大投资项目,青岛正逐渐探索港航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让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际航运中心并不取决于港口基础设施、吞吐量、装卸效率等硬实力,而是由航运、金融、贸易、信息、法律等航运服务软实力决定的。青岛港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越釜山港,位居全球第六、东北亚第一,但吞吐量只是港口的初级目标,能否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枢纽才是决定港口未来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青岛的原油、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在国内举足轻重,然而货物具体交易结算散落在全国各地,港口“大进大出”功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港口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简单的运输功能定位,而要成为产业的万能端口和供应链平台,为城市集聚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临港产业等全要素。
这也是为什么青岛在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还持续发力现代航运服务业。
去年,时隔20余年核准设立的第一家法人期货公司在青岛落户,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在青岛设立,百亿级市场化产业母基金——山东陆海联动投资基金在青岛运营,北方首个船舶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在青岛上线,英国石油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成立合资公司,助力青岛打造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这些项目落地的背后,都是港口、产业、城市优势要素和资源结合的结果。
近期多个重磅规划也对青岛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加强青岛港等国际枢纽海港建设,提升中转辐射组织能力,完善航运交易、国际贸易、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功能。在省政府印发的“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单独成篇,明确要求山东港口“加快从运输港、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青岛正全力以赴加速推进一批港口重点项目,为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积蓄力量,为城市的更新迭变注入强大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采访人员 周晓峰)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芃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