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经过如此漫长的变化 , 此时形成的煤炭还需要进行不断地锤炼 。 在此基础上地壳还需要继续进行运动 , 此时煤所承受的温度和压力也会与日俱增 , 这又会导致其中含有的氢、氧、碳等元素含量继续减少 , 使得煤炭当中的碳含量逐步提升 。
随着这种过程的持续 , 煤炭的密度和硬度就会因为压力的提升不断的增加 , 颜色也会逐渐变深 , 形成品质更加好的烟煤或者无烟煤 。
而充足且流速不快的水能够为煤的品质带来极大的保障 , 水的流动性不强就会使得泥沙的碎屑沉积物很少 , 在这种情况下的煤层沉积物基本来自于植物 。 随着植物一代又一代的生长 , 以稳定的速度沉积、老化 , 第1代植物的骸骨被第2代植物海谷骸骨所掩埋 , 层层叠叠 , 经微生物作用腐烂 。
从这一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煤层的形成需要极多的植物残骸 , 那么远古时期的地球上是否有这么多植物来供给100多米的煤层呢?
远古的植物
这当然是肯定的 。 早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植物含量极其丰富 , 主要可分为三个重要的成煤时期 , 第1个时期是古生代的石炭纪 , 其成煤植物的主要植物是孢子 , 这一种煤炭主要分为烟煤和无烟煤;第二个时期是中生代的白垩纪 , 成煤植物是裸子植物 , 主要产生褐煤和烟煤;第三时期是新生代的第3纪 , 成煤植物是被子植物 , 含量最为丰富的是褐煤 , 较少的是烟煤 。
与其他星球不同 , 地球有着诸多适合生物宜居的条件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圈 , 水圈以及矿物圈 , 都是在地球这些适宜条件下形成的 。 凭借着地球优良环境在远古时期 , 地球就出现了众多的生命其中包括植物 , 动物以及微生物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地质时期曾经存在过地球的生物大概有5亿到10亿种之多 , 虽然现在经过地球漫长的演化以及物种的弱肉强食 , 绝大部分生物已经灭绝了 。 但是风过留痕 , 这些生物在地球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
它们所残存的残骸常常会伴随着地球的演化、地表的沉降、风化作用以及流水侵蚀不断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 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腐泥结构或者煤炭资源天然的原料 。
在层层叠叠植物残骸的掩埋和大自然长久的蕴藏之下 , 最终积累成100多米厚的煤层 。
推荐阅读
- NASA发布的彩色太空照片,现实中却看不到,我们被骗了吗?
- “追星”大叔颜明哲,自制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中国农民这么强?
- 20%星系隐身宇宙,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真的可以洞若观火吗?
- 科学家们以破纪录的精度,测量中子寿命
-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
- 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大彗星,正向地球驶来,科学家为何兴奋不已?
- 通过HoloLens远程协作,NASA用AR远程维护ISS实验设备
- 做题多不如脑子活,适合青少年的硬核益智玩具推荐清单
- 中国天眼 一眼看穿137亿光年,中国这一“大铁锅”不一般,直径足足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