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新婚夫妇回门,避雨时见妇人鞋不沾泥,妻子说赶快放牛( 四 )


郑瑶儿无处可去 , 点头答应 。
他带着郑瑶儿回家后又独自去牙市 , 忙完一天 , 他却没在外面吃饭 , 因为家中还有个郑瑶儿 。
不料回到家中后他吓了一跳 , 家中不是他一个人住 , 还收留了几个年少的化子 , 如此多人住 , 却并没有人收拾 , 家中不免邋遢 。 此时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 连饭菜也做好了 。
人家郑瑶儿没有闲着 , 他坐下吃饭 , 感觉这种生活真是美极了 。
郑瑶儿吃得不多 , 他知道人家姑娘伤心 , 耐心劝导 , 还给郑瑶儿自己安排了房间 , 他准备得出空来 , 亲自送瑶儿回应天府 。
清晨起床 , 几个化子夸奖郑瑶儿 , 这姑娘话不多 , 但勤劳 , 而且对他们也非常客气 , 并不以他们是化子而轻视 。 同时 , 还有个化子告诉柳园一件事 , 他昨天好像看到刁三在家门前转悠 。
柳园不以为意 , 刁三这种人 , 在城西乱逛 , 不干正事 , 经过这里并不稀奇 。

一晃 , 郑瑶儿在这里住了一月有余 , 从这姑娘来后 , 柳园再没有在外面吃过饭 。 早上人家姑娘会早早做好饭 , 晚上仍然也会做好 , 而且做得比外面还要有味道 。
柳园算是明白了 ,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家中有个妻子 , 这样的生活才算完整 。 只是人家瑶儿家远在应天府 , 他也答应过要送人家回去 , 断然不能生出别的心思 。
这天傍晚他回家 , 发现家中几个化子穿戴一新 , 而且还有个他经常帮助的阿婆也在 , 俱都笑吟吟看着他 , 唯独不见郑瑶儿 。
他正欲发问 , 阿婆却一把拉住了他问:“你且说说 , 准备天天让人家瑶儿一个姑娘住在这里 , 却不清不白?”
柳园听得十分尴尬:“婆婆说的哪里话?什么叫不清不白?此间并不是我们二人居住 , 还有他们这些人 , 怎么能不清不白?”
阿婆赶紧改口:“你准备让人家没有名分?”
名分?柳园听得一头雾水 , 什么叫准备让人家没有名分?本来关系清白 , 何来名分?
“看你平时做牙人精明 , 此事上简直愚不可及 。 我且问你 , 如果人家姑娘无意 , 会在此住这么久吗?可你竟是个块木头 , 每日吃着人家做的饭 , 竟还想着送人家回去?”
柳园算是回过味来 , 阿婆这是要保媒?
他心开始乱跳 , 瑶儿哪里去了?阿婆为何突然要有此举?
其实 , 阿婆虽穷 , 却是过来人 , 她早看出瑶儿是个好姑娘 , 人家一直在这里住 , 自然是对柳园有意 。 而柳园呢?人品自然是不用说的 , 这城西受他帮助过的人不少 , 是大家心中的大好人 。

如此 , 阿婆便生出了保媒之人 。 她今日过来 , 将自己心思告诉了郑瑶儿 , 郑瑶儿羞得俏脸通红 , 只说让阿婆跟柳园商议 , 自己却躲进了房间之中不敢出来 。
阿婆见瑶儿如此 , 便明白她是愿意的 , 只剩下柳园点头了 。
柳园当然愿意了 , 只是他之前收留瑶儿时说得明白 , 他此举只是帮忙 , 可不是为了图人 , 现在却要娶人家 , 人家能答应吗?
要不阿婆会说他在这种事上犯傻呢?人家阿婆既然敢说 , 当然是有把握 。
见他点头 , 阿婆便让人去叫郑瑶儿出来 , 可瑶儿死活不出来 , 只说阿婆做主便是了 。
众人哈哈大笑 , 柳园也大为惊喜 。
如此 , 柳园和郑瑶儿的婚事 , 在阿婆和一帮化子的帮助下得成 。 柳园成婚 , 惊动了城西很多人 , 来道贺者很多 , 里面有众多穷苦之人 , 柳园一视同仁 , 俱都热情招待 。
夫妻二人新婚燕尔 , 恩爱甜蜜 , 自不待言 。 不过 , 瑶儿老家还是要回的 , 因为一来有“归宁”的习俗 , 归宁就是拜门 , 也就是回门 。 二来瑶儿在应天府虽然已经没有至亲之人 , 可本家还是有的 , 得告诉人家已经成过亲了 。
因为成婚之事 , 柳园多日没有去牙市 , 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事 , 休息一段时间也说得过去 。 既然在休息 , 就连拜门之事一并办了 , 他跟郑瑶儿一说 , 郑瑶儿大为感动 , 点头答应 。
按照柳园所想 , 他们在汴梁租辆车 , 让人家赶着带去 。 可郑瑶儿不想这样 , 她的意思是本来也不急 , 先不要坐车 , 步行着去 , 万一累了再说租车 。
柳园欣然同意 , 夫妻二人出发而去 , 两人根本没有想到 , 路上有桩危险正等着他们 。
出了汴梁城后 , 巧遇到李老汉 。

李老汉挑着挑子牵着牛 , 看得柳园失笑 , 不能把菜让牛驼着吗?为何要自己挑着 , 还牵着牛?
李老汉是不舍得让牛出力 , 见到柳园 , 李老汉非常高兴 , 放下挑子交谈 , 得知柳园和娘子要去应天府 , 李老汉让他们带着牛去 , 可以让郑瑶儿骑着牛缓缓而行 , 不耽误看风景 , 人还不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