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神即为坛社谱系中的社神,由此推想,鬼崽岭很可能是社神的祭坛,是一处古老的巫文化遗址。
文章插图
在古代,巫文化的主要功能,其一是事鬼神,通过占卜、祭祀、祈祷、歌舞等形式以迎降神灵;其二是治病消灾,祛祸纳福。
石俑雕像在巫教祭祀中的作用,也许是替人赎罪。
当人生病的时候,雕刻一个石人,请巫师作法,让石人代替主人受罪,这就是所谓的“替罪石人”。
文章插图
考古勘察结论关于鬼崽岭石像群的神秘莫测,除了上述说法,还有包括与神奇的女书文化有某种内在联系,是原始的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等等众说纷纭的解读。
为了探寻真相,科学的考古勘察工作就变得势在必行了。
其实早在1989年,鬼崽岭的当地居民就发现了大量石俑雕像,并拿到文物部门鉴定。
但由于风化严重,许多石俑面目模糊,因此并没有引起文物部门的注意。
文章插图
《湖南省文物地图集》中对此处遗址有简明扼要的陈述:“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约 200余尊石像形态各异,其中以‘交趾’居多,高0.2-1米,雕刻粗犷。年代不详。”
此后,虽偶有当地媒体的零星报道,但仍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直到2008年,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秘》栏目对此做了专题报道,称“这是一个和秦始皇兵马俑类似的地下兵阵,按一般说法查阅史实都从无记载”,这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文章插图
2010年,“湘赣粤桂考古高峰论坛暨湖南省考古学会第11次会议”在永州召开。
与会单位横跨湘、赣、粤、桂四个省区,并且邀请了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学者参加。
会议的论文资料汇编中,收录了道县文管所所长唐忠勇的一篇论文:《鬼崽岭石像地域分布、所处环境、分期分类及价值分析》。
这是这篇论文中的数据和观点,为本文开头的新华网“湖南永州发现规模超兵马俑古代石像群”这一报道奠定了基础。
文章插图
一时间,有关鬼崽岭的报道和猜想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
8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鬼崽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勘察,得出了如下结论:
鬼崽岭石像群的年代,可以确定的属于明清阶段,基本上都在地面。
早于明清的部分,具体年代尚不能确定。
文章插图
这些石像群最早可能与瑶族的祭祀文化有关,但祭祀的对象和主神是谁,仍无法明确。
石像群总体数量大概在几千尊左右,祭坛遗址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石像群核心分布区约150平方米,这与此前媒体报道的“散落面积1.5万平方米”大相径庭。
2010年9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湖南永州鬼崽岭遗址专家研讨会。
文章插图
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所、民族所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考古、历史和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
在详细了解了鬼崽岭遗址调查发掘的具体情况后,达成了坚持科学的学术态度的共识。
专家表示,媒体的宣传不代表学术界的观点,并呼吁媒体要客观报道已有考古发现,正确引导大众,避免刻意炒作的行为。
文章插图
由于大量石像群散落在野外的地面,专家建议尽快开展相关保护工作,加强日常巡察和监控,确保遗址安全。
经过科学的考古勘察,永州鬼崽岭的“鬼崽崽”们的年龄大致可以确定了,但它们的身份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这些原始、诡异的石俑雕像群之中,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信息呢?
【 永州|2010年湖南永州下暴雨,土中冲出奇异雕塑,专家:规模超过兵马俑】相信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终有揭开其神秘面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