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卖出36万件,爆火的考古盲盒,凭什么出圈?( 二 )


跟专业盲盒公司比起来 , 三星堆博物馆玩起盲盒来 , 一点也不逊色 , 不管是款式还是形式 , 均别具一格 。
独特的盲盒 , 让很多圈外人也圈粉 , 很多不喜欢的人也喜欢上了盲盒 。

跟常规的盲盒相比 , 其价值是品牌方利用营销宣传出来的 , 考古盲盒更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 , 不需要赋能就具备一定的价值 , 有网友表示 , 接近原汁原味的土可能比手办更值钱 。 不管是成年人的收藏 , 还是对小孩子的寓教于乐 , 更能被普通受众接受 。
3、考古式开盲盒 , 不一样的盲盒体验如果说对出土文物的微缩复刻是考古盲盒的血肉 , 那么仿真考古则是其灵魂 , 也是其爆火的核心原因 。
三星堆考古盲盒里的手办不是直接呈现到用户的手里 , 而是用跟考古坑里接近的泥土包裹 , 还附送了小号的洛阳铲、考古刷和眼镜 。

拆一次盲盒就是一次模拟考古 , 有网友表示 , 挖土其实也很累的 , 不小心还会挖坏 , 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挖掘文物的感觉 。
有网友表示 , 儿子挖了20分钟 , 他看得很过瘾;也有网友表示 , 很好玩很有意义;有网友买了第一个后 , 觉得很好玩 , 又买了几个挖着玩 。 沉浸式挖盲盒的体验让很多人上瘾 , 圆了很多人的考古梦 。

小心地挖掘、清扫、探索、发现......考古盲盒瞬间能将体验感拉满 , 让你在桌面方寸之间感受考古发掘过程的魅力 。 这就是三星堆考古大发现盲盒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 充满了体验感和参与感 。
《体验感》一书里写道:体验感是客户的第一感 。 体验感的好与坏 , 直接决定了品牌和产品的生与死 。 如果没有决定性的体验 , 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将会沦为客户分享与评价的牺牲品 。
小米集团联席创始人黎万强所著畅销书《参与感》写道:构建参与感 , 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 , 让用户参与进来 , 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 , 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三 星 堆 遗 址 四 号 坑“ 祭 祀 坑 ”发掘的负责人许丹阳曾表示:“考古就像开盲盒 , 你永远也不知道拆出来的会是什么 。 ”考古盲盒将体验感和参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 开盲盒就是考古 , 考古就是开盲盒 , 在用户“挖掘”的过程中 , 将一些不好的体验提出来 , 然后再改进 , 考古盲盒这款产品将更会受欢迎 。
结语:
国潮的兴起 , 促使了文创产品的兴起 , 而其中主要的生产主体就是博物馆 。
如何将文创产品做好做爆 , 难住了不少博物馆 。
以河南博物院为代表的体验式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打开了新的思路 , 不仅传播了文化 , 还实现了商业的盈利 。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 , 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专业的“考古发掘”从被动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探索 , 能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