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文明 , 也就是达到了二级文明 , 这种文明的科技水平可以获取、利用所在整个星系的能量 。 还是以我们人类文明举例说明 , 如果未来我们达到了二级文明 , 那也就代表了我们可以完全在太阳系内自由穿梭 ,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或其它星体的能量 。 就像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戴森球 , 其实就是为了摄取一个星球的能量装置 。
达到二级文明后 , 也具备了改造行星的能力 , 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移居到太阳系内的其它星球上 , 像是月球等等 , 虽然本来不适宜人类居住 , 但我们却有能力将它变为环境要比地球更合适的地方 。 当达到了一级文明的水平后 , 继续向二级文明发展 , 那最少也还需要1000年的时间 。
三级文明 , 也就是星系文明 , 我们的太阳系所处更高级别的银河系内 , 在银河系内 , 如太阳般的恒星具有上亿颗 。 如果可以达到三级文明 , 那自然就可以在整个银河系内穿梭 , 也能利用上亿颗如同太阳般恒星的能量 。 那时我们只需要将类似于戴森球的装置套到其它恒星上 , 就可以获取更多、更优质且源源不断的能量 。
但是如果想要从二级文明跨越到三级文明 , 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 二级三级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 天文学家保守估计 , 如果人类想要达到三级文明 , 那至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10万年 。
或许也只有当我们可以达到三级文明的时候 , 人类才有能力去寻找其它文明 , 才可以与其它文明进行对话 。 但是那时不同文明之间到底是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还是相互敌对 , 低一些的文明被入侵?这些都无法预计 。
四级文明:后来又有天文学家基于卡尔达舍夫提出的文明等级理论 , 延伸出了四级文明 , 也就是宇宙文明 。 但是这一级文明无论是科学家 , 甚至是科幻电影中都很少提及 , 这是为什么?四级文明又有着什么特别之处?
还是说我们人类 , 当我们达到了四级文明 , 那银河系也早已束缚不住我们 , 整个宇宙都将成为我们的家园 , 我们随意穿梭 , 可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 。 我们可以去宇宙中心进行探索 , 也能去宇宙边界看一看 , 那时去一个其它文明星球 , 就像是去邻居家串门一样简单 。
当达到四级文明后 , 类似于虫洞等太空技术 , 还有一些如今我们都无法想象的技术都早已掌握 , 我们可以利用空间折叠技术 , 甚至是一些更为高级的技术 , 大大缩短星际路程 , 那时的飞行器速度也早已超越光速 。
所谓四级文明 , 早已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 那时也完全可以对抗熵增 。 “熵 , 表现了物质混乱程度 , 熵值越大 , 则代表着物质越混乱 。 当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出现了无序转变的趋向 , 就是所谓的熵增定律 。 而当熵突破了临界点 , 那所有物质的混乱也就达到了顶峰 , 一切的物质会随之瓦解 。 ”
而四级文明就有能力逆转熵增 , 我们可已经将无序重新转化为有序 , 这种情况下 , 无论是生命还是天体 , 自然也能达到永生 。 但殊不知科学家对于四级文明却是保持着不乐观态度的 , 因为四级文明是十分恐怖的 , 往往文明的等级越高 , 也就意味着该文明一旦失败 , 那造成的毁灭也就越严重 。
就拿我们地球上而言 , 在上世纪80年代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事故 , 严格意义上来说 , 那只是核技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小意外 , 但却对切尔诺贝利周围几十公里内的所有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 使那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
所以往往文明等级、科技水平越高 , 出现事故后所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 当到达四级文明后 , 核能早已不是什么先进能源技术 , 那时应该早已掌握了更为强大的力量——暗物质!
理论上来讲 , 暗物质是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 , 它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 , 同时宇宙不断的膨胀 , 也是由暗物质驱动的 。 暗物质的质量大约可占到宇宙总质量的85%-90% , 这种能量可超越一切人类已知的任何能量 。
要知道文明等级越高 , 科技水平越先进 , 那对能量的需求也就会更大 , 所以当一种文明达到了四级 , 那肯定会运用到暗物质 。
但对于如此强大的能量而言 , 或许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意外 , 就可以造成毁灭宇宙级别的事故 。 四级文明后的宇宙或许更为灿烂 , 但也或许会因此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 如果说三级文明可以与所有宇宙文明建立起联系 , 那当有文明达到了四级 , 那将是所有宇宙文明的威胁 。
推荐阅读
- 人类智慧文明发展至今,面对这3个谜团,却表现的无知又渺小
- 氦元素在宇宙中极为丰富,为什么在地球上却极为稀缺?
- 干细胞从哪里来的
- 又要甩锅给中国?神秘航天器即将坠毁月球,到底是谁造的?
- 太阳是外星能量站?表面突现巨型长方体UFO,仅停留1秒便无影无踪
- ?行星表面的记录过程
- 4光年外的比邻星系,宜居带内可能存在生命星球,人类要当心了
- 揭秘遥远的星系和暗物质的真实本质
- 巡天卫星TESS发现近百个四恒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