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周末徒步、环滇池草海行,遇见昆明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 )


我们以徒步的方式完成线上跑的行程 , 大家用手机软件记录行走轨迹 , 也藉此认识滇池边的风景、地名 , 一举多得也 。


徒步行走轨迹示意图 。
滇池分为两个部分 , 北部是草海、南部是外海 , 它们以湖滨西路作为分界线 。
大观公园位于草海的东北角 , 因著名的大观楼而得名 , 湖滨西部以北的草海东岸是被誉为“昆明人的会客厅”的滇池大坝 , 是观海鸥、喂海鸥的最佳点之一 。


以前 , 我们是无法在草海边行走的 , 草海东岸与城区相连、西岸是高海公路 , 行人很难走到水边 。 群里每年组织一次的环滇池公益徒步活动也只能走外海沿线 。

如今 , 草海周边都已建成、或在建多个湿地 , 沿湖健行步道也正在建设中 , 加上湖中已有的东风坝、新坝等人工堤坝 , 普通人有了更多行走草海边的机会 。 本次行程我们走了一个环线 , 其中一段从人工堤坝中穿行 。

据说 , 西北侧一角的湖边栈道正在建设中 , 待竣工投运后 , 我们就可以来一次真正的环草海徒步了 。


行程中拍了四次集体照 , 地点是线路中有代表性的地方 。
参加活动的友友数量众多、行程路段清晰明了 , 大家的速度不同 , 我们的队伍拉得很长 , 全程拍摄了四张大合影 , 记录下我们活动的主要节点 。

第1张合影 。 早上9点钟 , 我们从大观楼公交车场出发 。

第2张合影 。 穿过乌龙河、过了草海湿地 , 在即将走上人工堤坝之前 , 我们在山坡上完成了第2张集体照 , 这时是9点50分左右 , 行走距离近3公里 。

第3张合影 。 下午14点45分左右 , 我们到达滇池大坝尽头 , 在“滇池”石碑前合影 , 这时的行走距离为18公里左右 。

第4张合影 。 下午15点55分 , 我们在湖滨生态湿地公园平桥村附近合影 , 之后队伍解散 , 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选择后面的路径 , 这时的行走距离 为23公里左右 。
有一部分人在昆明海事局附近乘坐公交车回家 , 有一部分人继续走到大观楼公交车场结束活动 , 大家各得其所 。

走人工堤坝 , 很考验人;鼎鼎大名的“东风坝” , 我们终于见识到了 。
从大观楼出发 , 沿着乌龙河、草海湿地行走 , 水边都已修建了湿地 , 还未竣工 , 有的路段栈道连包装物都还未拆除 , 有工人在浇花、种草......我们徜徉在水边 , 春风拂面、美景当前 , 很是畅快 。
行走近1个小时 , 我们在一片开阔的山坡前拍完第二张集体照 , 就走上了人工堤坝之路 。


这是一条土质堤坝 , 长长地在水面延伸 。 堤坝宽度为2、3米 , 中间为一条被人踩得硬实的土路 , 温暖的春风夹杂着湿润的水气扑面而来 。
路的两侧长满了迎春花一类的灌木 , 开满了黄色艳丽的花儿 , 坝上不时出现一棵满树黄花的金合欢(圣诞树) , 长长的堤坝洒满了明黄的色彩 , 艳丽极了 。
水边的柳树已长出了新芽 , 柳叶纷飞、与水相连 , 嫩绿动人、生机勃勃......徜徉在春花浪漫、柳叶飘飞的堤坝 , 很是惬意 。


路遇两位当地人 , 告知我们所走的堤坝叫作“新坝” , 是前些年滇池治理工程中的项目之一 , 大体的作用是清污分隔 , 将阻断污水直接进入草海 , 污水经处理后再汇入滇池 。 而大名鼎鼎的“东方坝”尚在前方 。
行走在新坝上的惬意还未持续长久 , 我们就迎来了行程中最具挑战的一段 , 那就是仅容双脚、长度近2公里的防浪坝(不知它的名字) , 一侧是深深的水面、一侧是浓密茂盛的芦苇丛 , 貌似平静的草海 , 却也是浪涛拍岸的景致......有些晕水、有些纠结 , 大家只能小心翼翼、认真行走 , 总算有惊无险 , 我们走过了这段难行的路段 。


走完艰难的防浪堤 , 我们就到了久闻大名的“东风坝” ,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的产物 , 人工力量产生的水中道路 , 两侧粗壮的桉树经过日积月累的风吹日晒 , 自然扭出了不同的形状 , 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
与之前走过的新坝、防浪堤相比 , 东风坝宽敞了许多 , 从地图上查看 , 东风坝呈东西走向 , 大致位于草海狭长型水面的中位线上 , 在它的北侧是南绕城草海隧道、新河特大桥 , 那是昆明开往滇西方向高速公路的大通道 。


行走在宽敞的东风坝上 , 视野里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的景致 , 不时会遇上几只、或是成群的红嘴鸥停歇在水面 , 悠闲自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