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神医”刘洪斌:3年换9个“专家”身份,诈骗80亿,害人不浅( 二 )



相信一定会有人产生疑问 , 为什么如此拙劣的表演 , 也会有这么多人相信 , 并且愿意为之买单?其实这是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 。行骗真相
其实哪怕是科技发达的现在 , 上当受骗也不是什么鲜有的事 , 因为随着人们的防范意识的提升 , 骗子的手段和套路也在不断翻新升级 。
在如今 , 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层出不穷 , 而在刘洪斌活跃着的那个年代 , 更多还是靠各种虚假广告宣传进行欺骗捞金 , 虽然时代不同 , 行骗者的套路和手段也不尽相同 , 但归根结义都逃不开两个底层逻辑 。
其一是行骗者把握住了受害者的心理和痛点 , 其二是受害者缺乏相关的意识和常识 。
显然 , 一桩行骗不仅仅只是骗子手段多么高明 , 亦或者是被骗者有多么缺乏常识 , 这是需要结合来看的 , 很多时候其实并非行骗者手段多么高明 , 只是他牢牢把握住了被骗者的心理与痛点 , 对方哪怕带有怀疑 , 但最终还是出于各种原因上当受骗了 。

而刘洪斌之所以可以多次诱导行骗 , 促使大批的老年人购买她推销的保健品 , 还有一些存在疑点的药品 , 其实背后的原理是相似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心理学效应:权威效应 。
如字面意思 , 权威效应顾名思义就是权威人士造成的效应 , 而这所谓的权威人士其实并不一定非要有真材实料 , 他也可以是伪装的 , 就如刘洪斌一样 。
早年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实验 , 在一间大学教室的课堂上 , 走进了一名自称是来自德国的化学专家 。
在他走上讲台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后 , 便拿出一个蒸馏瓶 , 开始煞有介事地宣称这里面装载了一种他新发现的无色气体 , 此时整个教室里已经充满了这种气体 。
他问同学们是否已经闻到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 在场的同学大都表示肯定 , 而真相是这位所谓的专家手里的瓶子里其实空无一物 。
这是证明权威效应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 , 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人们会无理由地相信一名专家的话 , 并且还会不同程度的怀疑自己的观点看法 , 哪怕先前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对的 。
当然 , 前提是他们确实相信这位专家是真的专家 。
而刘洪斌背后的公司深谙这一点 , 他们不断地宣传造势 , 对刘洪斌进行各种包装并且加诸各种堂而皇之的头衔 , 这一切都是强有力的迷幻剂 。
并且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 , 那便是电视台的配合播出 。
在当时 , 哪怕是现在 , 能够登上电视出现在荧幕上 , 即使只是一些籍籍无名的地方小电视台 , 其产生的作用也比想象中要大的多 。
正常人如果能够上一次电视 , 哪怕不是什么知名卫视 , 都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情了 。
更何况当时刘洪斌登上的可不仅仅是一些小电视台 , 她在各大有影响力的卫视都有过出场的机会 , 并且还与多家电视台拥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


在一些老一辈人的眼中 , 能够上电视就证明这个人或者他背后的公司以及他代言的产品可信度都是很高的 , 他们并不如何了解广告投放的门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 更不会想到电视台也会联合假药公司一起蛊惑他们 。
如此以致于在刘洪斌大热那两年 , 她代言的各类虚假宣传的药品、保健品的订单如雨点一样密集 , 一盒成本只有几块钱的产品 , 在各种宣传造势下卖到68、98甚至更高 。
仅仅是伪装成所谓专家在各大电视台上露脸兜售假药 , 就让刘洪斌及她背后的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 他们尝到了不该属于他们的甜头 , 但他们也必然会受到反噬 。
官方出手 , 背后反思
其实早在2013年的“3.15晚会”上 , 就已经曝光了一批以虚假、夸张宣传产品疗效 , 然后向消费者兜售产品从中牟利的假药贩子们 , 直到后来官方更大规模的出手 , 才遏制了这一批早已丧失基本同情心与良心的骗子们的恶行 。
他们夸大产品的功效 , 声称只要吃了几个疗程就可以治好多年未愈的疑难杂症 , 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
可实际当消费者花不菲的价钱买到手时 , 却发现产品上标注的只是有关功能的保健品 , 所谓的神奇疗效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 刘洪斌及其背后的公司就是此流 。
“‘慕容氏糖贴’治一个 , 好一个 。 ”
“平老太降压贴 , 使患者得到了根本的治疗 。 ”
这些虚假夸大的广告词 , 与刘洪斌所代言的几款产品时所使用的话术如出一辙 , 都是过分吹嘘其功效 , 但实际产品功效却大相径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