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丛水仙的青苔味从何而来?没有青苔味,不是老丛水仙?( 二 )


那么 , 茶树晒不到多少阳光 , 环境又特别潮湿 。
自然就滋生出一大片青苔 。

总之 , 环境阴一些 , 青苔与苔藓很快就会生出
但茶树生长环境有青苔 , 不等于做出来的茶树就有青苔味 。
这是不合逻辑的 。
因为整个武夷山 , 只要是坑和涧 , 只要是水汽充足的地方 , 哪里没有青苔?
但为何 , 大家时常在老丛水仙身上提起青苔味 。
却不说牛栏坑肉桂有青苔味 , 这太奇怪了?
明明 , 牛栏坑作为坑涧类山场 , 小气候环境同样是清幽潮湿的 。
但“牛肉”与青苔无缘 。

这点显然是切断了 , 茶树四周青苔越多 , 青苔味越明显的说法 。
更多的时候 , 青苔味是靠人为“做”出来的 。
比如 , 跟做旧白茶的渥堆那样 。
将茶青厚厚堆积在一起 , 不及时摊晾 , 走水不走透 , 青味没有排干净 。
不出数天 , 这批茶立刻生成烂青、臭青、植物将腐未腐的气息 。
这股味道在轻焙火的加持下 , 立马就能变成某些人热衷的“青苔味” 。

又比如 , 雨水青做假老丛 。
雨水青 , 顾名思义 , 指下雨天采下来的茶青 。
通常 , 在岩茶加工时 , 雨水青是大忌 , 难做好茶 。
雨天 , 通常不采茶 。
因为采下来的青叶 , 湿度高 , 水汽重 , 摊晾走水难度成倍增加 。
稍不留神 , 青叶就会被渥到 。
当然 , 从造假角度看 , 这样的雨水青天然就适合冒充青苔味老丛 。
可以很轻松的 , 实现青苔味!
但渥堆也好 , 雨水青造假也罢 , 这种茶一眼就能认出来 。
特征是:汤水浑 , 不清透 , 茶汤橙黄带绿 , 茶香闻着不清爽 , 茶味喝着不爽口 。
而正岩的岩茶 , 汤色是橙黄透亮的 。
喝起来香清甘活 , 爽口才是好茶的基础牌!

《4》
二、老丛水仙更“重水” , 汤醇才是重点 。
醇不过水仙 。
至醇不过老丛水仙 。
岩茶圈内 , 值得寻味深思的一点是 , 老丛水仙明明以汤感醇厚著称 。
但不少人却硬生生将老丛水仙的宣传点 , 圈定在青苔上 。
这太奇怪了!
只谈青苔味 , 不论汤感醇厚度 , 显然是外行所为 。

老丛水仙的茶汤 , 是很有力量感的 , 过喉难忘 。
茶汤浑厚 , 滋味饱满 , 很耐泡 。
泡过五六冲茶味刚刚热身 , 汤感的醇厚饱满度 , 衰减速度很慢 , 茶味不易“落下” 。
小口喝一口 , 茶汤入口 , 有着明显敦实感 。
平滑敦实 , 厚厚的醇汤滑过舌面时 , 好比是那个冰墩墩滑雪的动画 。
既有内容 , 又厚实顺滑 , 实在难得!
茶汤落入喉咙后 , 片刻之间 , 回甘涌起 , 生津浮现 。
回甘生香 , 丛香、兰花香、焦糖香等诸多茶香 , 轻盈浮动在喉间的综合气息 , 很是舒服美妙!

《5》
三、老丛水仙的丛香代表是木质味 , 而非青苔味!
提到“青苔味”说法的走红 , 麻花始终是纳闷的 。
因为青苔味给人的观感不佳 。
青苔和苔藓的气味 , 大家都接触过 。
那是腥的、不好闻的、不清爽的 。
类似潮湿的泥土+枯枝腐木混合起来的气息 。
从本能上判断一款茶叶好坏 , 闻起来“气息偏腥” , 带有植物腥气的青苔味 , 观感形象不佳 。
实在与老丛水仙阳春白雪的丛香形象 , 相提并列!
正确认识丛香 , 不应该将它和青苔味、苔藓味挂钩 。
真正的老丛丛香 , 实则是木质香 。

那是一股像老木头的味道 。
并且 , 这种木质气息还不简单 。
接近老森林、老树木、老纤维的味道 。
那是乔木老去后 , 历经多年岁月打磨 , 才能实现的浑厚气质 。
树龄越老 , 茶树内部生长的纤维越粗、越壮 。
而纤维粗 , 意味着茶树根系吸收到的养分 , 能够更多地涌入到叶片内 。
春茶季时 , 一路不疾不徐 , 生长到中大开面程度的老丛水仙标准青 。
内在蕴藏着老丛水仙积累已久的丰沛内劲 。
以此为原料 , 做出来的成品自然是汤感格外醇、木质丛香格外浓郁 , 韵味表现尤为持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