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81岁卓琳受邀出席庆典,老爷子,你可以安心了( 四 )


媒体这时捕捉了一个细节 , 在即将进入舱门的那一刻 , 彭定康神情落寞 , 而他的三个女儿都痛哭起来 。
彭定康用极大的毅力忍住泪水不会从脸颊上滚落 , 但是时隔多年后有媒体采访他为何仰天含泪时 , 彭定康回答:“我当时情绪非常激动 。 我的女儿哭了 。 我确实感到特别伤感 , 因为要离开一个我热爱的城市 , 在这里我结交了很多极好的朋友 。 不管怎么说 , 我们一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5年 。 ”


“我没有为一个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制度(指殖民体系)在哭泣;我也没有因为中国在99年租期届满之后要恢复对香港的主权而哭泣 。 ”
“砰”

随着舱门缓缓的关上 , 一个旧的时代落下了帷幕 , 一个美国记者这样写道:

“英国查尔斯王储乘坐的游轮驶离香港 , 红旗取代了蓝旗 , 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 , 天上下雨了 。 ”
“光荣与梦想”1997年6月30日晚至7月1日 ,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与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庆典 , 都是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进行的 。
中方在举行交接仪式以及庆典时 , 就考虑到了可能会下雨的情况 , 新华社香港分社甚至从香港天文台搜集了过去十二年香港天气资料 , 发现每年的这两天 , 下雨的几率都会特别大 , 中方也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
中国代表团与观礼团赴港是在6月30日下午的5时20分、25分 , 那时天空零星飘着几滴毛毛雨 。
尽管如此 , 也没有挡住全体国人的热情 , 中国代表团与观礼团飞机抵达后 , 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
这一天 , 成为了全体中国人都高兴的日子 。

图|香港市民夹道欢迎驻港部队进入香港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那天人在美国 , 据他回忆称:“我们这些人对回归有很大的矛盾 , 既有对以前的留恋 , 也有对前面的期待 。 心情很复杂 , 不知道想见证还是不想见证 。 ”
上午10时他与友人吃早餐时突发奇想:

“如果我赶一点钟最后一班回香港的飞机 , 是否来得及 。 ”
于是 , 他不顾一切地回家拿了护照 , 买了机票 , 动身飞回香港 , 到当晚8时落地 , 当他走在香港大街上时 , 发现街头已经挤满了庆祝的人群 , 很多人都在放烟花庆祝 , 对于一个拍过无数烟花戏的导演来说 , 这种感觉是非常独特的 。
几年后 , 陈可辛导演北上 , 成为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的第一人 。
狂欢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 , 热度依然不减 , 许多香港的新人 , 都趁着当天举行婚礼 , 香港各大饭店甚至还推出了“1997回归宴” 。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

图|1997年7月1日零点之后 ,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 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会场上空高高飘扬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 , 中英两国国旗升起以后 , 人们惊奇地发现 , 中国的五星红旗以及香港特区区旗迎风展立 , 唯独只有英国国旗是软趴趴的垂下来 。
就连当时香港的记者也调侃:中国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 , 熠熠生辉 , 而英国的米字旗却垂头丧气 , 黯然失色 。
据回归庆典筹委会副主任张浚生与工作人员回忆:因为交接仪式是在会展中心室内举行的 , 在彩排训练的时候 , 就有人发现室内因为没有风 , 国旗飘不起来 , 工作人员后来想了个办法 , 就是往国旗以及香港区旗旗杆顶上装了一台小型风扇 。 这样国旗和区旗升上去以后 , 就迎风飘起来 , 而英国国旗与旧香港港旗的旗杆顶上 , 没有装小风扇 , 自然是飘不起来 。
1997年7月1日上午10时 , 在香港会展中心 , 举行了特区政府成立庆典 。
有一个特殊的人受邀出席了庆典 , 她就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 。
就在香港回归倒计时中 , 香港同胞特别思念邓小平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改编了一首陆游的《示儿》 , 表达了对邓小平强烈的思念之情:

死去原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香港回归祖国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