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起床对着镜子 , 李映洁发现自己黑眼圈又加重不少 , 想买一瓶眼霜 , 但想了想最近到手的工资 , 她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
从3号线丹竹头站出发 , 经过9个站到老街 , 换乘1号线再坐4个站到岗厦——全程下来一个小时 , 这是程莉每天的通勤线路 。
在平时 , 她站上一小时不觉得累 , 但最近带孩子上班 , 列车呼啦啦驶过的时候 , 她眼睛一刻都没闲着 , 观察哪个车厢人少有空位 , “赶紧抢个位 , 不然站着抱孩子 , 根本坚持不住 。 ”
儿子才三岁 , 遇上延期返校 , 没法放在家 , 她本想找个临时保姆 , 一看价格 , 全部都是六七千起步 , 她和丈夫工资加起来才一万出头 , 根本支付不起 。
幸好领导了解了情况 , 允许她带孩子上班 , 程莉简直像抓到了救命稻草 , 感激不尽 , “一道希望之光” 。
当来到公司 , 却发现面对的难题依旧不少 。
三岁的孩子对父母有强烈的情感需求 , 尤其是到了陌生的环境 , 这种需求更是会被放大 。 程莉去楼下打印资料 , 孩子就会哭个不停 , 直喊妈妈 。
公司安静得掉个针都听得见 , 孩子一哭闹 , 所有人都难免分心抬头望一眼 , 她赶紧把孩子带出去 , 脸上跟火烧一样 。
有次领导特地私下找她谈话 , “孩子带过来了自己要看好 , 有些同事已经投诉了 。 ”
除了敏感 , 三岁的孩子天性也好动 。 刚坐住没多久 , 小手就开始不安分 , 妈妈在看资料 , 他就用手敲键盘 , 没等程莉反应过来 , 电脑已经跳出了好几个程序 。
有一次临时要开会 , 她没来得及把显示屏关掉 , 10分钟后回到工位 , 发现录好的数据删了一大半 , 虽然临走前保存了文件 , 但一股火仍忍不住往外冒 , 当场厉声吼道:
“妈妈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 不要动电脑 , 为什么总是不听话?不知道会影响妈妈工作吗?”
【疫情下的深圳家长有多难:上班没人看孩子,请假担心丢工作…】因为延期返校的事 , 她一直睡不好 , 烦躁和焦虑成为这段时间的主旋律 。
这件事像是导火索 , 情绪一下集中爆发 , “说完孩子 , 我自己也哭了 , 觉得生活怎么这么难啊 。 ”
那天 , 程莉让丈夫先把孩子接回去 , 自己加班到了9点 。
回到家 , 她习惯性地去卧室看孩子一眼 , 发现还没睡 , 孩子奶声奶气地说 , “妈妈今天对不起 , 我以后坐在那一动也不动 。 ”
关上门 , 抹了抹眼泪 , 程莉在客厅打开了复习资料 , 准备下个月中级职称考试 。
上班的前一天 , 徐静就嘱咐了两个孩子很多遍:
“不能动煤气 , 手上有水不能去弄插座 , 酸奶盒不能放微波炉 , 陌生人敲门千万不能开 。 ”
老大6岁 , 老二3岁 , 她嘱咐女儿 , “明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 就靠你照顾弟弟了” 。
中午没法做饭 , 只能给孩子提前叫好外卖 。
外卖油盐重 , 不像在学校吃得健康 , 没过几天 , 徐静就接到电话 , 女儿在电话里哭 , 一问才知道 , 弟弟一直说自己肚子难受 , 不知道该怎么办 。
那天是中午 , 她请了半天假 , 赶紧带孩子去医院看病 。
从医院回到家 , 已经是晚上七点 。 刚想歇着 , 又看到群里的社区通知 , 小区进出需要24小时核酸 , 她赶紧带着孩子飞奔到附近的核酸点 , 排了一小时的队 。
11点半 , 厨房的灯亮起 , 徐静和丈夫给孩子准备第二天的中午饭 , “已经累到崩溃了 , 但吃坏身体更麻烦 , 辛苦就辛苦点吧” 。
孩子第一次独自在家 , 父母总是提心吊胆 。
彭艳在公司 , 每隔几分钟就得看一下监控 , 长时间在客厅看不到人 , 就开始紧张 马上打电话过去 , “你和弟弟现在在哪 , 妈妈怎么看不到你?”
但工作忙起来 , 监控根本没时间看 。 一次下班回到家 , 彭艳发现两个孩子都不在 , 手机落在家里 , 桌上还有商店外带的餐盒 。
紧张的状态下 , 任何细节都会被放大 , “是不是他们以为是送外卖的 , 放人进来被拐走了?”
越想越怕 , 在小区整整找了10分钟 , 急得哭了 , 一直在心里骂自己没看监控 , 差点准备报警 。
最后孩子自己回来 , 原来是跑同学家玩了 。 “那一刻真想一巴掌打过去 , 生气又心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