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沟隐藏巨型结构,规模125千米!科学家警告:恐引发大地震( 二 )


这些地震级别都不低 , 而且与1940年代相比 , 现在的和歌山县与奈良以及三重和四国岛等人口更加密集 , 一旦发生大地震或者近海地震后引发的海啸的损失将难以预估 。

地下水通道改变:影响更难预估
研究小组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 由于这个巨型结构存在于俯冲带中 , 改变了俯冲带中地下水的路径 , 使得大量地下水可以到达地幔 , 这会加速俯冲带运动速度 , 将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

美国中西部曾因页岩油开采引发大量小规模地震 , 而原因正是页岩油开采商将大量水注入地下导致地层滑动引发地震 , 而这块“熊野冥王岩”则是个天然的“水管”!本来南海海沟就是一个地震高发区域 ,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
未来30年内:日本大地震概率70%2022年2月17日 , Nippon-Foundation在线刊发了一篇标题为《30年以内に大地震が起こる確率70パーセント 。 京大名誉教授が唱える「今やるべき備え」》(30年内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为70% , “现在要做的准备”)的文章 , 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
1、南海海沟大地震;
2、富士山超级喷发;
3、首都直下型地震;

其中第一个涉及到的就是南海海沟大地震 , 此前日本政府就曾预估过南海海沟将发生大地震以及损失情况评估如下:


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计会在2035±5年左右 , 也就是2030年到2040年之间发生 , 经济损失则在东日本大地震的10倍以上 , 超过220万亿日元 , 死亡人数则可能超过32万 , 地震的震级与9.1级与东日本大地震为9级)相差不大 , 但由于静冈县人口密集度更高 , 因此损失会更大 。
不过京都大学名誉教授镰田博树(Hiroki Kamata)却不怎么认为:
他认为如果南海海沟发生9级规模的大地震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 首先是本州和四国岛面向南海海沟的区域有着众多的海湾 , 众所周知 , 海湾会放大海啸的破坏力 , 其次则是距离短 , 海啸到达时间也短 , 预警时间不够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日本民众的海啸防范意识并没有提升 , 因此镰田先生如此评估下来 , 日本受灾人数可能会超过6000千万 , 并且受影响区域将能波及到首都圈和太阳带工业中心区域 , 其影响难以估量!

《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烈度分布》(来自日本气象厅网站) , 沿海多处地震烈度为7级 。影响面太大主要是因为这里集中了工业、农业以及人口密集等多个因素 , 其影响之大 , 直接让镰田先生不寒而栗 。

另一个则是首都直下型地震 , 也就是东京湾地区的地震 , 2021年10月7日 , 日本东京都首都圈内的千叶发生地震 , 规模为5.9级 , 震源深度为75千米 , 造成了JR和新干线停驶 , 影响大约有13万人 。

镰田教授没有预测首都直下型地震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 他表示可能随时会发生:

东京地下有19个活动断层区和其他若干隐藏的断层 , 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移动 , 就会发生首都正下方的地震 , 在东日本大地震影响下日本板块已经向东拉伸 , 使得首都直下型地震发生概率急剧增加 , 但由于断层实在复杂 , 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 , 最有可能的是随时发生 。
镰田教授称 , 首都直下型地震造成损失预估在95万亿日元左右 , 死亡人数可能会超过2.3万 , 受影响人数将达到3000万 , 这两次地震就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

还有一个则是富士山喷发 , 2021年12月3日 , 富士山附近连续发生5次地震 , 这表示它已经处在不稳定状态 , 它可能随时喷发 , 也有可能受到南海海沟地震或者首都直下型地震引发 。 比如1707年 , 南海海槽发生了里氏9级的宝永地震 , 49天后富士山喷发 , 史称宝永大喷发 。

据日本官方预测 , 富士山喷发将造成2.5万亿日元损失 , 镰田教授认为这个预测太乐观了 , 被严重低估 , 不过镰田教授也没有给出他自己的预测数据 , 只是忠告火山灰影响区域的民众:

地震时储备是必不可少的 , 确保你有足够的水、食物、衣服和厕所 , 至少可以维持三天 , 最好是一周 。 当我(镰田博树)去东京旅行时 , 我携带了500毫升的备用水 , 并且口袋里放着放手电筒和巧克力 , 以防地铁或地下购物区发生地震时逃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