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只探索了5%的海洋?人类在深海中,发现了什么?( 二 )


根据科学家实测的深海海底的底水温度数据 , 我们发现底水温度随水深变化而变化 。 一般在不超过2000米的海域 , 海底水温度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快速降低 。 而在水深350-500米的地方 , 有一个恒温层 , 这里是温暖海水和冰冷海水的交汇处 , 也是蓝鲸的最佳栖息地 。

不过在海底 , 水温并不是一直处于这个区间 。 在深海有局部区域的海水温度非常高 , 比如洋中脊上的热液喷口 , 水温可以高达400℃ 。

在上世纪70年代 , 潜水器阿尔法文号就在海底三四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洋烟囱 。 这里的烟就是海水漏到地壳 , 碰到岩浆后喷射出来的热水 , 温度高达350℃ 。

因此人类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 , 还需要时刻注意这些不稳定的水温变化 , 否则一旦碰上 , 可能就会被这些热水融化 。

  • 海底的黑暗世界
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蓝色的大海 , 实际上海水的颜色并非蓝色 。 只不过是因为波长越长的光容易折射到海水中 , 而蓝光的波长比较短 , 就被海水反射了 。 因此我们看到的一般都是蓝色的海水 。

而自人类看不见的地方 , 海洋则是一片漆黑 。 在200米以内 , 是光合作用带 , 在这里人们往往还能看到海洋的世界 。 但一旦深入200米后 , 便会陷入黑暗 。
深海探测器的视野在海洋中很受限制 , 一般只能看到几百、几千平方米的范围 。 因此即使我们潜到深海 , 也不一定能够看到深海的全貌 。

除上述问题外 , 海水还具有很高的腐蚀性 , 会对我们的深海探测器的金属成分进行腐蚀 。 海洋腐蚀一般从物体构件开始 , 金属构件在海洋飞溅区(即风浪、潮汐等激起的海浪、飞沫区域)的腐蚀率最高 。
因此在进行海洋探索时 , 人类需要制作出具有高度防护海洋腐蚀性的金属探测器 , 并且还需要加强这些金属探测器的使用期限 , 以此来节约海洋探索的成本 。
【人类为什么只探索了5%的海洋?人类在深海中,发现了什么?】
人类在海底发现了什么?虽然人类现在只探索了5%的海洋 , 但是人类已经从这些深海中发现到了很多东西 。
  • 丰富的海底资源
随着陆地资源的紧缺 , 我们在海底发现了十分丰富的资源 。 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 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

曾经有科学家认为 , 海洋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 但实际上 , 人类捕鱼的程度已经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 并且导致了一部分海洋生物的灭绝 。 但是除了鱼类之外 , 海洋中还有很多其他可以供人类食用的生物 。
藻类是海洋中最多的生物 , 藻类中富含蛋白质 , 可以经过加工成为食品 , 供300亿人使用 , 每年的藻类产量是全球小麦产量的15倍 。

在南极地区 , 还生活着一种极富矿物质和蛋白质的生物——磷虾 。 这里的磷虾高达50亿吨 , 而人类每年仅需要1.5吨就可以满足需求 。 因此说海洋是未来粮仓也不为过 。
海洋被称为矿产资源的聚宝盆 , 不仅种类丰富 , 而且分量还很足 。 除了我们熟知的石油、天然气、煤 , 还有一种稀有金属矿源——锰结核 。

锰结核广泛分布在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 , 它是一种以铁和锰元素为主的矿石 , 通常是直径为5-10厘米的不规则球体 。 并且锰结核还是一种可再生矿物 , 每年都以大约1000万吨的速度不断增长着 , 是未来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属矿资源 。
此外 , 在海洋中还有丰富的铜、镍、钴等资源 , 是陆地储藏量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 。

  • 神秘的远古遗迹
在日本与那国岛海域下 , 曾经发现过一座海底遗迹 ,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人物雕像、神庙柱子和一些无法破译的图案 。 经过对这处海底遗迹岩石的碳十四计算 , 发现这些遗迹的时间距今大约有1.2万年 。
此前各国的考古学家都曾有过对“大洪水”的猜想 , 而这一时间也正与“大洪水”时间温和 , 因此考古学家们猜测 , 人类存在的史前文明确实就是被那场“大洪水”淹没 。

在这座遗迹中 , 还发现了很多小型金字塔 。 这与古埃及、古玛雅和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拥有的金字塔相似 。 这一远古遗迹也由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而在海洋中 , 或许还有更多这样类似的遗迹等着人类去发掘 。